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布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王岐山:善解難題的“救火隊長”

  時間:2008-03-18 10:03    來源:京華時報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  新華社發    

    2007年11月底,在北京市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王岐山雙手抱拳向北京告別。

    這個以善解難題而聞名的官員,在非典時期空降北京,力挽狂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山東省人大代表的王岐山公開介紹自己的狀況是,“讀書學習、認真思考、待業上崗。”

    在度過了3個月“待業”之後,60歲的王岐山昨天出任國務院副總理。

    專家型官員

    1979年,歷史專業出身的王岐山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實習研究員。1978年,中國拉開改革的序幕,年輕的王岐山將目光投向國民經濟發展的思考中,他與趣味相投的朋友研究經濟問題,並開始撰寫相關的理論文章。

    1982年,王岐山調至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作為較早研究市場經濟的年輕智囊,王岐山很快走向經濟建設的前臺———他歷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等職。

    1998年,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的他近乎完美地處理了涉及國際130余家銀行債務的廣信破產難題,化解了廣東的金融風險,贏得了海外金融界的廣泛讚譽。

    從歷史學者到金融專家,王岐山成功轉型。

    “救火”北京

    2003年,王岐山空降北京,擺在他面前的,是嚴峻的非典疫情和不能有失的奧運籌備工作。

    在就職後的第一次市政府常務會上,王岐山的發言即給眾多官員留下深刻印象———他要求政府各部門對非典的情況和數字,不能含糊,牢記“軍中無戲言”。為了了解真實情況,這名務實的市長還通過網絡、市長電話甚至他的私人社會關係來掌握防治非典的措施到底落實得怎麼樣。

    抗擊非典的經驗也給王岐山帶來更多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此後的密雲踩踏事件和京廣橋塌陷事件,王岐山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指揮,逐步完善了北京市重大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

    而面對奧運籌備的繁雜工作,直率的王岐山也坦言,擔心奧運會時參差不齊的市民素質。他也曾風趣地提醒,“如果我們表現不好,到時把漢代老祖宗的臉都丟了!”(記者 徐一龍)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