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監督】代表委員建言破解行政體制監督“三大難點”

  時間:2008-03-13 09:57    來源:人民網     
 
 

 

  繼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後,在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

  “這體現出政府要在更廣泛領域、更充分地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決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説。

  如何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他們認為,加強對政府的監督,必須破解聽證難、問責難和資訊公開難三大難題。

  “聽證會”怎樣才能不缺位

  吳江委員説:“政府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決策,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這就要求規範聽證制度,讓聽政成為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決策的必要程式。”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亳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景龍認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進行重大決策時,還經常出現聽證缺位的現象。有的部門即使舉辦聽證會,卻流於形式,在開展聽證時,或者確定的代表不具代表性;或者不提供全面、準確的資訊,讓公眾作出錯誤的判斷,這都削弱了聽證會應有的作用。

  去年,安徽省合肥市物價局在調整污水處理費標準聽證會上拒絕媒體採訪、拒絕透露消費者代表聯繫方式。“原本是民眾參與、民意匯集的聽證會,為何要如此遮遮掩掩呢?”徐景龍説,“聽證會要取信於民,必須消除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和實施中的漏洞。聽證會組織者要公正‘執法’,當好‘裁判員’,確保各方意見得到真實準確的表達,讓聽證結果合理合法。”

  一些代表和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現在的一些聽證會,往往成了“漲價會”。全國政協委員包明德一針見血地指出,“有關民生的重大事項,應當切實通過聽證來定奪,而不是通過聽證來實現。”

  “問責制”如何分清“責”

  每當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公眾有公眾的疑問,政府有政府的理由,誰來評判?吳江建議,應當引入獨立調查制度,防止天災與人禍責任不清的現象不斷出現。

  “缺少法制化的資訊披露制度,民眾經常無法及時了解事件真相。沒有權威的調查結論,就會互相推諉,無法分清責任。責不清又如何問責?”吳江説。

  “加強行政監督,關鍵是要增強對主要領導和關鍵崗位的監督。”吳江説,“這就必須推進政績評估行政問責制,實行以結果為導向的目標績效管理,制定落實法定質詢、罷免的具體程式,創設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易於實施的責任追究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錢念孫認為,當前,對重大責任事故的問責制度已基本形成,而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等行政行為的問責,還因缺乏績效審計措施,而難以操作。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李利君説,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問責制在實施中逐漸顯現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陷或不足:在我國現行政治體制下,僅強調行政問責是不夠的,問責的範圍應當依法包括一切掌握公權力的機關單位如黨政機關、司法機關和公共事業管理單位的領導幹部等。現行問責制主要限于違反法律和黨紀政紀的問責,缺乏對權力運作者政治和道義層面的問責,這可以説是導致一些地方責任事件發生後處置遲緩、問責中“丟卒保帥”等現象發生的原因。

  “政務公開”由誰説了算

  最近,上海私車牌照拍賣引起公眾關注。上海市私車牌額度拍賣始於1994年,並從2000年1月開始,實行私車額度公開拍賣。經年累月,這塊收入越來越大,到2007年末,上海的車牌拍賣價一度攀升至5.6萬元一塊,薄薄一塊車牌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鐵皮”。隨著越來越多的市民擁有了或希望擁有私家車,對於此項數額龐大的資金的去向要有知情權的呼聲也來越來越高。

  但是,作為政府的“預算外收入”,依照法規,上海市政府在年度預算收入和使用報告中卻無須向人大提交,不需要人大批准和審查。也就是説,對於這一筆鉅額收入,市民以及他們的代表並不擁有完整的知情權和監督使用權。

  全國政協委員白世偉説,如何監督政府財政支出?我認為首先要建立透明的財政制度。政府收入和支出透明度不高,公民的知情權、發言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將只是紙上談兵。

  “政府網站是群眾獲取政府資訊的重要渠道,但當前不少政府網站內容建設比較空泛,資訊更新不及時。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必須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最大限度地公開資訊。資訊不對稱,是影響群眾監督的主要因素之一。”吳江委員説。

  錢念孫代表説,當前在不少地方,什麼政務該公開,什麼不公開,還是由政府説了算。例如,一些地方以保密等理由,對本應及時向群眾公開的政務資訊進行封鎖。有的部門興師動眾,耗費幾十萬元經費去搞民主測評,卻不敢向社會公佈測評結果。有的政務雖然公開了,卻不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代表委員們認為,當前,我國對政務公開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還比較薄弱,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必須推進政務公開法制化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池州市市長方西屏説,政務公開,不只是要把政府組成部門的職能公開,還要把政府的權力、利益公開,使之運作在人民群眾監督的“陽光”之下。比如池州市去年進行的“一門進、一費清、一單結”的改革,一門進做到了,但一費清、一單結推行起來就很困難,因為這觸及部門權力、部門利益。

  讓人民群眾的監督更有效,必須加大政府自我改革的力度。這是讓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監督的重要條件。(記者 汪延 王聖志 姚潤豐)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