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委員】張茵:我是站在國家利益上説的真話

  時間:2008-03-12 10:13    來源:羊城晚報     
 
      曾在2006年胡潤百富榜、2007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位列中國內地首富的張茵,在今年兩會期間成為一個焦點人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她提交了三份被指“僅代表自身利益”的提案而轟動全國,在政協會內會外都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3月8日,在全國政協召開主題為“新階層人士談社會責任”的記者招待會上,哈爾濱翔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霞委員表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貧富差距過大,委員要積極反映貧困群體的訴求。“一名政協委員,絕對不能僅僅為富人説話!”

    但也有律師出身的劉紅宇委員指出:“一部新法律出臺,總會影響利益各方,不論是站在自身立場提出要求或者作什麼調整,只要是合法的,都應該是正常的。”

    在新浪等網上,網民們對此事的評論高達幾萬條,成為兩會開幕以來最熱的話題。站在輿論和民意風口浪尖的張茵怎麼面對公眾的種種議論?10日下午,張茵坦然接受採訪,澄清三份提案都不是為了自己和她所領導的東莞玖龍紙業而提的,而是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上説的真話。

   張茵 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57年出生於黑龍江軍人家庭,其後舉家移居東莞。1985年到香港九龍灣做廢紙回收生意,1990年移居美國,採購廢紙運回大陸。1992年在樟木頭興建東莞中南紙業。1996年在東莞麻涌興建玖龍紙廠,生産牛卡紙。1997年入選美國婦女企業五百強,是唯一華人。2003年以25億元身家,登上中國富豪榜第十七位。2006年玖龍紙業上市,身家狂飆至300億元,榮膺中國首富。目前玖龍紙業市值近千億元,年銷售收入98億元,利潤為20億元。玖龍紙業是中國第一、亞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紙巨頭。


    羊城晚報:現在爭論的一個焦點,就是在於您為您所代表的富人階層爭取利益到底合不合理,有人認為您的提案激發了群眾的“仇富”心理。

    張茵:講到“仇富”這個話題,我認為媒體的引導很重要。我覺得不要老説“富人”、“窮人”,這種提法讓大家覺得不平衡。國家要富強必須要有貧富的差別,富裕要靠辛勤、勞動、智慧、時間,就我來講,是沒有週六、週日的。大家的付出不一樣,回報也就不一樣。我一直強調企業家要營造出有愛心的氛圍,在玖龍,我們提倡“管理層愛員工,員工愛玖龍”,整個公司要形成和諧的氛圍。作為老闆,我們希望自己的員工個個身體非常好、薪水福利好、大家都能開上車。

    羊城晚報:全國政協昨天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有委員提出富人不可以“為富不仁”,您覺得這是目前中國的富人普遍的一種精神狀況嗎?

  張茵:很多企業家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很多企業家都希望回報社會,不是光為自己幹。我們玖龍四五年前就開始招聘貧困學生,我們到全國各地去挑選那些品德好、但是家庭貧困讀不起大學的農村高中生,我們為他們付學費、生活費,保送他們到華南理工大學學習,畢業拿到大專學位後,送到玖龍工作。2006年,我們招了300名這樣的貧困學生,計劃今年再招四五百人。我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捐款助學也有三年以上歷史了,我們每年都向那裏捐款幾十萬美元,指定捐給中國籍的、沒錢讀碩士的學生。那些孩子一直都不知道他們是玖龍供的,是張茵供的,(哥倫比亞)大學那邊告訴我,學生們希望知道真正供養他們的人是誰,希望我去和他們見個面,我説,這些孩子能成才很重要,見不見我並不重要。

    羊城晚報:您的其中一個提案是建議把月薪10萬元以上的最高累進稅率從45%減至30%,同時,相應提高各階層收入水準稅率的起徵點,吸引國際上的優秀企業和優秀人才首先選擇來中國發展。有委員質疑説,您本人就是富人,您是在爭取自己的利益。

    張茵:如果是為我自己,這個提案我提都不會提。我是香港永久居民,我的個人所得稅是在香港交的,我的稅率是20%。我是從國家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這個稅收問題的,我代表的是很多的白領、企業家。國家的富強,除了硬實力,軟實力非常重要,企業要發展,錢佔50%,另外50%靠人才,要留住人才,稅收是一個關鍵的考慮因素。我們國家人才不夠,要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精尖人才。我接觸到很多企業的老闆和白領階層,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你是規定了45%的稅,沒問題。但他們可以合理地把稅轉移到其他地方。我提出了30%,是希望不要因為一個5%或10%影響到國家,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要使我們的稅賦更加合理,讓這些財富留在中國,避免把稅流失掉。30年來改革開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稅賦優惠條件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這些人為了避稅轉移到越南、印度,就很不值得。

    羊城晚報:您的第二個提案是關於修改新《勞動合同法》,建議勞動密集型企業應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款,改為簽訂為期3-5年有期限的勞動合同。有委員質疑説,您的玖龍紙業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張茵:這是一個誤解,那位委員很多事情都沒搞清楚就進行了批評。什麼叫勞動密集型?比如説鞋業是勞動密集型,但玖龍不是。我的設備是全球造紙最先進的,機械化非常高的,我有4個基地,分別在東莞、太倉、重慶和天津,産能600多萬噸,今年有望實現700萬噸,但真正在生産線上的工人很少,50萬元的一條生産線,一個班只有20個工人。我認為“無固定期限合同”,相當於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鐵飯碗”,這一條款的存在給企業增加了成本和風險。很多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委員都清楚,《勞動合同法》並不完善。我聽到很多企業倒閉掉了,老闆跑掉了,連廠房都不要了。長期以往,國內就業率會下降,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低文化層次與低技術含量的工人。我把我看到的環境,通過提案反映給國家,至於修不修改,由國家決定,作為企業我們一定會遵守《勞動合同法》;作為政協委員講實話,反映真實情況很重要。

    羊城晚報:關於“進口環保設備免稅”的提案,您提出要鼓勵企業進口先進高效的節能環保設備,給予5年至7年的免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過渡期限。有委員質疑,您本人正是從事這樣的企業。

    張茵:我為什麼提這個提案,因為玖龍是大型造紙企業,環保方面是交過學費的,我們以前使用國産的環保設備,二氧化硫、大氣等指標時好時壞,幾年前我拆除了這些設備,從荷蘭、美國和臺灣地區引進處理二氧化硫和固體垃圾的進口設備,現在運作多年,非常穩定。我的設備已經用了5年以上了,所以這個提案也不是為我的企業而提的。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説,環保對他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環保不過關可能令他們的企業倒閉。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很多企業的利潤已經非常低,達到了極限。希望政府給點優惠政策,溫暖他們,既讓民營小企業活下去,環境污染又可以解決,這是國家和企業雙贏的。

    羊城晚報:您的這些提案得到其他委員的支援嗎?您怎樣看待對您的提案持不同看法的委員?

    張茵:我的提案得到了很多人簽名,已經有十幾個了,還有很多委員要我把提案給他簽名。政協委員素質都很高,每個委員都有頭腦、素質和水準,不可能讓我為我的企業説話。我的提案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政協委員來自各個界別,代表不同層次不同的階層,從全國各地匯集在北京,就是希望聽到不同的聲音,大家建言獻策,如果都是一個聲音就不是參政議政,是論證了。我的這三個提案和我熟悉的行業有關,都是反覆想過,我認為對國家有利的。比如讓我談教育我就談不了,因為我不熟悉。(記者 廖懷淩 陳曉璇 張軍)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