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中國經濟增長基本條件未變

  時間:2008-03-07 08:30    來源:中國網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密切跟蹤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及時靈活地採取相應對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的起落。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個人認為,雖然國內外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2008年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條件沒有改變。

首先,投資需求仍然旺盛。年初大風雪的災後重建,以及災害過程中顯現的需要加強和改善的各類基礎設施,都會保持對投資的需求。此外,新農村建設戰略中的農村用水用電,以及農業的産業化、規模化建設的巨大的投資需求等等,將會使2008年的投資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7年,我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117414億元,增長幅度高達25.8%。

其次,消費增長有望出現更高於GDP增長的增長水準。2007年消費增長12%,略高於11.4%的GDP增長。2008年,消費實際增長可能僅因奧運消費就可達到12%以上。5年來,經濟持續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漸完善,平均工資的增長,都會對消費增長産生更高的預期。因此,2008年消費對GDP的貢獻有望從2007年的36.4%增長到40%以上甚至更高,消費增長有望成為2008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第三,出口順差的減少可能給偏熱的經濟降溫。近年來,過大的貿易順差實際上成為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其實,適當的順差減少,實際上是有利於經濟的穩定。

近期,因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不斷增加。而隨著美歐消費市場的萎縮,可能會影響全球出口市場。當前,美國和歐洲都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因此,出口增長下滑可能是2008年中國經濟是否能夠穩定增長的最大擔心。

事實上,美國經濟放緩一定程度上導致對中國出口需求的減少,對於中國偏熱的經濟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這不僅與我國當前的“兩防”宏觀調控政策不矛盾,反而有“殊途同歸”的效果。如果美國經濟“硬著陸”,將對中國出口産生重大影響,出口貿易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而正確的應對措施應該是刺激內需。因為較大的內需增長將補償出口下降對GDP增長的貢獻,同時有利於降低對外部的依賴,加強經濟持續增長的穩定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用較大的篇幅提到了物價問題,並提出今年要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控制在4.8%左右”。同時,報告提出了九方面控制物價的措施。由此可見,政府對控制物價有很大的決心。當這些政策的累積效應顯現、執行週期完成,今年下半年,物價有望得到相應的穩定。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外貿順差減少,更多的出口産品轉“內銷”,增加國內市場的供給,從而消除刺激內需進一步推高價格的擔憂,有利於價格水準的平穩。

雖然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增加,增加了中國經濟的許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條件並沒有改變,今年的經濟增長仍有可能達到10%以上。來源:上海證券報 銀河證券 左曉蕾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