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讓社區醫院不再冷

  時間:2008-03-14 09:12    來源:新華網     
 
 

 

  【會場外

    3月7日,廣州市民徐浩華起了個早,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掛號處排了40多分鐘隊,終於拿到一張下午3點多的號。“這都不錯了。我昨天來遲了點,所有號都拿完了。”

    看個咳嗽,為什麼不去社區醫院呢?“你以為我想這樣排隊啊,可社區醫院醫療水準、設備、藥品都跟不上,還是去大醫院放心點。”徐浩華的話,反映了普通市民的共同心聲。廣東一項面向社區居民的調查顯示,僅有22.5%的人生了病願意去社區醫院就診。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廣州市越秀區6家社區醫院簽訂幫扶協議後,定期派出頂級專家前往這些社區醫院坐診。但這些在大醫院一“號”難求的專家,到了社區醫院竟然坐起了“冷板凳”。

    【會場內

    “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門可羅雀,這種不平衡現象在全國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社區醫院偏冷的狀況,成了政協委員們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點健全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社區醫院儘快熱起來,是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的重要途徑。

    保障投入,改進服務

    “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全國政協委員、無錫市主管衛生的副市長華博雅説,按照這樣的定位,社區醫院應當成為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但從目前來看,社區醫院設施、診療水準等,客觀上與大醫院之間確實存在較大差距。

    為改變這種現狀,近年來,無錫每年按每人平均30多元的水準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給予補貼;同時對社區現有醫務人員開展免費培訓,提高他們的診療水準;並協調市級醫院支援社區衛生發展,派出高水準醫生去社區醫院坐診。

    “但是,社區醫院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那就是貼近社區居民,熟悉服務對象。”華博雅認為,社區醫院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務取勝。

    分級考試,多出人才

    “一方面要保障投入,另一方面,從長遠來説,社區醫院最缺的還是人才。”四川樂山市主管衛生的副市長徐建群委員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她説,目前存在一個情況,一些社區醫院的醫生水準高了,就千方百計找機會往大醫院擠;而另一些致力於社區衛生事業的人因為難以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證書,又不能如願成為社區醫生,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的社區醫院,既引不到人,也留不住人。

    “目前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難度太高,能通過的人畢竟是少數。”她建議,可考慮仿傚駕駛員資格考試,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分幾個等級:等級最高的,考試難度最大,通過者可以去大醫院執業;等級次之的,考試難度也相應降低,通過者可進入社區醫院。“通過這種改革,可望建立一種社區醫院人才供給的長效機制。”

    創新制度,以大帶小

    廈門市主管衛生的副市長郭振家委員説,目前,廈門市社區醫療的門診量只佔全市門診總量的10%;反過來,大醫院新建了不少,還是門庭若市。為此,廈門創新制度,讓大醫院整合社區醫療機構,建立醫療集團,以大帶小促進社區醫院加快發展。

    郭振家認為,社區醫院缺乏人才,主要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只有通過一定的制度將大醫院和社區醫院捆綁起來,將社區醫院變成大醫院的分部;同時建立有效的利益機制,在收入、職稱、培訓等方面給予他們穩定的政策優惠,才能促進各級醫療機構人才分佈合理化。

    “患者都是跟著醫生跑的,自己信任的醫生到了社區醫院,他也願意到社區醫院看病。”郭振家希望,通過3—5年,將社區醫療門診量提高到全市的30%—40%。 (記者 賀林平)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