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人民論壇:整治“灰色文化”刻不容緩

  時間:2008-03-14 09:10    來源:新華網     
 
 

 

  近兩年,“灰色文化”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更多重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當前“灰色文化”對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令人堪憂。“灰色文化”也呈現出形式多樣、現象複雜、危害更加深遠的態勢,對其進一步加強管理勢在必行。

    目前,“灰色文化”在手機短信、網際網路上愈演愈烈,並和城鎮茶社、夜總會、桑拿洗浴場所等領域的“娛樂表演”的“葷口”、“打趣”“相輔相成”。手機傳播中無聊內容和垃圾資訊令人防不勝防;網站上娛樂版登載的文章常以刺激性的字眼招徠網民;網路聊天工具、論壇和網路遊戲中不良資訊充斥其中;在茶社、民營“小劇場”等表演場所,演員們用低級庸俗的表演和下流黃色的笑話取悅觀眾,甚至在銀幕、熒屏上,也不乏打著“藝術”幌子的露骨表演等等。林林總總,可謂怪招疊起,花樣百齣。

    總結“灰色文化”,較之幾年前又呈現出新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是所謂“無傷大雅”。許多“灰色文化”資訊打著“無毒無害”、“無傷大雅”的幌子,實質上卻是“人生消極總結”、“戲謔政治體制”、“惡搞夫妻生活”等有害資訊的自由傳播。這類“灰色文化”的危害如同“溫水煮青蛙”,任其氾濫,會讓人們在一笑中漸漸喪失警惕,對其危害視而不見。最可怕的是,一些分辨能力不強的年輕人,十分容易沉溺於此種低級趣味之中。在手機短資訊中,這類“無傷大雅”的傳播最為顯著。讓人擔憂的是,隨著移動技術的進步,多媒體資訊成為主流後,黃色圖片乃至色情小電影都可能在手機上大肆傳播開來。同時,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開始擁有手機,其中不乏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各種低級趣味乃至色情短資訊蔓延所帶來的危害,特別值得我們警惕。

    二是所謂“娛樂無罪”。許多“灰色文化”的傳播者高喊著“娛樂無罪”的口號,大肆惡搞,對主流文化大興篡改、戲謔之風。這類“灰色文化”呈現出的就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價值觀的日趨扭曲。比如當前網路文化中出現的“網路暴民”現象,許多網民可以在網上毫無顧忌地胡言亂語、肆意污衊、惡性侮辱、破口謾罵,就是由於缺乏實質性的監管約束、責任意識的缺失。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經形成群體性的亂象,相互鼓噪。加上網路的便捷性、互動性、隱蔽性及無處不在的廣泛性,如果這樣的惡性群體在網上膨脹發展的話,將來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難以估計。

    三是所謂“眼球經濟”。這類“灰色文化”的特徵就在於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招徠觀眾眼球是其最大訴求。比如網路上的一些“大紅人”如芙蓉姐姐等等,通過販賣低俗而一舉成名;許多影視打著“擦邊球”、許多媒體多方製造各種聳人聽聞的噱頭,只因為“不炒不紅”。每一個事件都伴隨著攻訐和口水,每一個熱點都吸引著大量的看客,每一場“戰爭”都有冉冉升起的“新星”……“眼球經濟”規模不小,“利潤”唾手可得,然而背後的危害也更為深遠。“眼球經濟”的另一面就是“看客經濟”,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必然導致社會責任感的淡漠、整個社會走向空虛和浮躁。

    四是所謂“標準不一”。在色情、暴力、“性文化”等敏感文化問題上,“標準不一”常常讓“灰色文化”從中漁翁得利。去年廣受關注的《色戒》和《蘋果》兩部電影受到的不同待遇,從一定程度上説明當前我們的尺度尚缺統一標準。“標準不一”的結果就是大家不知何謂“不宜”,何謂“低俗”,大多數人“見害不管”、“見黃不言”,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灰色文化”在自己的地帶大行其道,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被動接受,深受其害。

    “灰色地帶”消極文化的侵蝕和污染帶來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背道而馳的嚴重後果。希望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對其給予進一步的重視。(姜 昆)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