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兩會新視野:把共青團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時間:2008-03-13 09:50    來源:人民網     
 
 

 

  “以前我成績不好,這學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太對不起團市委的叔叔阿姨們了。”14歲的鄭姝姝是四川樂山市犍為縣下渡中學的一名留守學生,父母都在廣東中山打工,已經5年沒回過家了。今年春節,在樂山和中山兩地團市委的幫助下,鄭姝姝等10名樂山留守兒童來到中山市,見到了他們日思夜想的父母。

  “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年夜飯,和中山市的小朋友一起參觀孫中山故居,參加‘愛在天地間’晚會,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個新年!”鄭姝姝説。

  據了解,四川省目前有像鄭姝姝這樣的農村留守學生300萬。截至去年底,團四川省委籌資7000余萬元,建立“留守學生之家”1700余所,招募關愛志願者10萬餘名,為留守學生營造了“幸福留守,快樂成長”的良好環境。

  對此,正在出席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青少年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同時還有急需救助的困難青少年群體,需要政府和社會為他們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共青團作為黨領導下組織體系十分完備的青年組織,有能力協助政府承擔起相關的青少年事務管理,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是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要求

  “我兒子整天和幾個同學一起上網玩遊戲”,“最近我兒子每天至少玩到淩晨兩點,怎樣才能幫他戒除網癮……”廣東佛山市禪城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楊濤沒有想到,他們通過競標方式獲得政府資助的“陽光少年──網癮青少年援助項目”啟動當天,就接到73個求助電話。

  2005年6月,佛山首次提出鼓勵探索和推行政府向人民團體購買社會公共服務的途徑和方法。團佛山市委首創“志願服務項目招標”模式,大膽實踐,以期讓政府150萬元撥款發揮最大效用。

  2006年4月,團佛山市委組織項目管理小組,就隊伍建設、硬體建設等7個方面,對首次招投標項目進行績效評估。結果顯示,15個項目運作一年多,參與的志願者超過5萬人,直接服務、影響近30萬市民,同時吸引社會資金200余萬元。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這對共青團進一步依照章程積極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傑英錶示,青少年事務的重要內容,是面向青少年提供公共服務産品,這關係到全體青少年的共同利益和特殊青少年群體的特殊利益,也影響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長遠利益。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理應增強承擔政府青少年事務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服務青少年來進一步團結青年、凝聚青年。

  據郗傑英委員介紹,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把青少年事務作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職能管理範圍。許多國家在設立專門的政府青年事務部門的同時,也設立了專門的兒童保護和兒童福利的政府機構。

  “政府雖然主導青少年事務,但不能包攬青少年事務,而要統籌社會各方面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在我國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今天,尤其如此。”全國政協委員李小豹説。

  管理青少年事務 共青團吹響奮進號

  “感謝12355熱線,把我女兒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不久前,一位父親捧著一面錦旗,來到12355上海青少年服務台。他的女兒小敏由於感情挫折,精神崩潰,想用自殺來解脫。危急時刻,她的父親找到12355熱線,志願者陳小亞連續7個小時為小敏做心理諮詢,舒緩了小敏的情緒。隨後,短信、電話、面詢,一次次用心幫助,終於解開了小敏的心結。

  2005年6月,一個面向上海市廣大青少年的綜合性、一體化、一站式的服務平臺──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只要撥通“12355”,青少年就可以獲得心理健康、法律諮詢、家庭教育、就業創業、健康醫療等方面的服務。

  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是團上海市委等申報的2005年市政府十大實事項目之一。該平臺的開通,標誌著由團組織承接的政府青少年事務,納入到了政府考評序列和政府運作體系。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陳凱表示,多年來,共青團把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作為服務青少年的重要措施,進行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進一步拓展和強化了共青團的社會職能,發揮了團組織在社會公共領域裏的作用。

  近年來,各地團組織深入開展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青年創業行動、進城務工青年發展計劃、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等活動,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特別是1989年開始實施的希望工程,先後建立1.3萬多所希望小學,資助300多萬名貧困學生。

  全國政協委員李小豹説:“總的來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各級團組織圍繞共青團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這一時代性課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新的進展。”

  共青團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亟待新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郗傑英認為:“隨著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職能的轉變,共青團在協助政府做好青少年事務中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有必要在工作思路和體制機制上尋求新的突破。”

  1993年10月,全國第一個區域性青少年事務管理的專門機構──上海浦東新區青少年事務署成立,主要職能是接受政府委託,承擔政府有關青少年教育、管理、保護、發展和青少年政策與問題研究等事務,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2005年2月和8月,上海市閘北區、閔行區試點成立青年事務局,這是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成立的地市級政府青少年事務部門,是共青團進行組織和職能創新的一個成功模式。

  “力爭到2010年,使上海青少年的總體發展水準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與國際同等發達城市的青少年發展水準基本保持一致。”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間為665萬名上海青少年描繪的發展藍圖。

  2007年,歷時4年十易其稿,由團上海市委牽頭編制的《上海青少年發展“十一五”規劃》出臺。北京、重慶等地政府也相繼委託團組織牽頭編制“十一五”青少年事業發展規劃,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

  “公共性、社會性、綜合性和政治性是青少年事務的基本特徵。著眼青少年事務的基本特徵,積極推動制定青少年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成為共青團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的標誌性舉措。”郗傑英委員説。

  但同時,一些委員認為,在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青少年成長的迫切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陳凱介紹説,比如部分團幹部對團組織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認識不足,行動滯後;缺少統一的規劃和指導,各地團組織在探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協調和溝通,發展不平衡;青少年法律法規配套和政策體系不完備,很多地方未建立起有效的機構依託和制度安排等。

  一些委員建議,要推動制定青少年事務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青少年事務的法律地位和從事青少年事務的法律依據。

  郗傑英説:“比如,明確青少年事務和機構的法律地位和相應職權,特別是明確共青團承擔青少年事務的法律地位和相應職權,使共青團積極履行這一職能時,不僅符合黨的要求和團章的規定,也有法可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