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中青報:115名委員聯名提案籲請重新論證中華文化標誌城

  時間:2008-03-12 09:17    來源:人民網     
 
 

 

  “今天(11日)下午,我們已經將提案交給小組秘書了,一共有115位全國政協委員在上面簽了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安家瑤説,這些簽名幾乎全是委員們自發簽的。

  安家瑤的這份提案名為《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必須再搞科學論證》,提案內容直指一個據規劃造價將達300億元之巨、擬建在山東濟寧曲阜、鄒城之間九龍山上的“中華文化標誌城”。

  安家瑤説,她第一次聽到要建“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消息,是在3月9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

  那天,在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作了一篇題為《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打造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發言。

  孫委員在發言中首先闡述了建設該城的目的:“本世紀初,由中央和地方有關領導、69位‘兩院’院士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聯合發起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倡議,以集中展示豐富多彩、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打造體現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核心價值觀、核心精神理念和核心道德信仰的東方文化聖城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然後,他又介紹了該城的選址,表示“項目建設地點確定在孔孟之鄉的山東省濟寧市”。並提出了5項建議,這些建議包括:

  “建議將規劃建設作為國家重大文化發展戰略……使中華文化標誌城具有法定性、唯一性和權威性”;

  “建議確立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國家級文化功能地位”;

  “建議以國家名義設立‘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基金’,把標誌城國家紀念功能建築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國家預算”;

  “建議抓緊建立國家層面的指導協調機制,中央、國務院明確分管領導同志,並成立‘國家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指導協調小組’”;

  “建議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最大限度地增強全國各族各界人士和全球華人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孫淑義委員還在發言中透露,項目已經“經國家發改委批准”。

  而在孫淑義委員這次發言之前,山東省有關部門已經通過召開記者招待會、數百萬元鉅款公開徵集標誌城創意規劃方案等方式,將項目進行了廣泛傳播。

  “我聽了以後,覺得非常不妥”,安家瑤説,當時會場上就議論紛紛,吃中飯的時候也有很多委員在討論。“有委員對我和樊錦詩委員説,你們都是搞考古的,比較有發言權,為什麼不寫個提案,再進行論證?你們來寫,我們來簽名。”

  樊錦詩委員是甘肅省敦煌研究院院長,她在聽到孫委員的大會發言時,“當時就感覺,憑什麼叫標誌城,標誌在哪,科學性在哪?”

  3月9日晚,安家瑤寫出了自己的提案,她的提案首先提出,“命名要慎重”。

  安家瑤在提案中寫道,考古學發掘和研究證明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多民族一體的。“雖説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全部。”

  “同時,也會引起各地爭相效倣,以弘揚文化為名,大搞城市建設。地方城市冠以中國、中華等國字名的,要慎之又慎。”

  提案認為,鋻於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重大,雖經過69位兩院院士和各界愛國人士的倡議,還有必要進一步科學論證,“特別是徵求文化遺産保護專家、歷史學專家、考古學專家、社會學專家的意見。”

  “我們強烈呼籲國務院發改委組織專家再做科學論證。”提案最後一句寫道。

  樊錦詩説,孫委員的發言中,還提出“建議確立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國家級文化功能地位”。

  “這能靠行政批嗎?有沒有文化功能地位是歷史公認的,難道給你批一個,你就有這個地位了?”樊錦詩越説語速越快,“文化絕不是拋進去大量的錢就能弄出來的。我還以為此風已經遏制了,沒想到越搞越大。”

  樊錦詩説,不管有多少院士贊成,“我們不能拿身分定這個,而是要認真的科學論證”。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