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兩會述評:民主開放新氣象

  時間:2008-03-18 09: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斌、劉東凱、季明)陽春三月,雄偉的人民大會堂裏,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履行著自己神聖的職責,積極參政議政。

    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呈現出生機和活力。“我手裏的票是代表兩億多農民工投下的,來不得半點差錯。”每次投票前,農民工代表朱雪芹都會反覆檢查自己手中的選票,她説,“能在人民大會堂裏投票選舉國家領導人,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叫人民當家作主。”

    朱雪芹的話是三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的心聲。連日來,無論是在代表團發言,還是接受採訪,她和另兩位夥伴都積極為農民工代言,呼喚解決農民工的種種問題。

    農民工代表只是一個縮影。同上屆人大代表構成相比,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增加農民工代表的同時,一線工人代表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增加了70%以上。這是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社會的巨變在政治層面的反映,也是進一步通過人大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實踐。

    結構決定功能。新代表、新委員、新構成,基層代表委員的增加,私營企業主、律師等新階層人士代表委員的增加,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捷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倪健説,今年有更多的新階層、新群體代表委員參加兩會,不僅反映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更代表著廣泛的民意,體現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適應這一變化和要求,中國共産黨在十七大上鮮明提出,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今年,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候選名單的差額比例從上屆的5%提高到7%,對候選人的醞釀由各代表團充分發表意見。3月15日,175人組成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産生,平均年齡降低、知識結構更為優化,使人們看到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決心。

    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不管實行哪一種民主制度或民主形式,都必須有利於人民權利的實現和富裕幸福,同時,要研究和尋找符合中國實際的民主政治實現形式。”李君如委員建議説。

    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主形式,記者在人代會上看到人大代表們為民説話的風采,有的代表説,出臺與股市相關的政策一定要慎重,有的代表表示,多年來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帶來思想禁錮……

    政協大會上,記者更是看到了人民政協生機和活力的迸發——來自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的政協委員在這裡暢所欲言,“解放表達”,共同推進協商民主的發展。

    “降低富人稅負”提案之爭、“手機通話費是否屬於高收費”之爭、“京劇是否應該進課堂”之爭……圍繞一個個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展開的討論在兩會上不絕於耳,有的議題經媒體傳播後更是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

    讓人感到眼睛為之一亮的,反而是委員們面對爭論時的平靜心態——全國政協委員袁祖亮認為這種爭論“很正常”。“兩會本身便是民主開放的大會,沒有點不同聲音才值得奇怪。”這位擔任了20年全國政協委員的民主黨派人士説。

    從大會的口頭髮言安排,也能看出發言者的踴躍和組織者的“用心良苦”。在全體大會上進行口頭髮言,是政協委員特有的履職形式。細心的人們注意到,今年在一次全體會議上進行大會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人數達到16名,是歷來單位時間裏發言人數最多的;而相應的,他們的平均發言時間也從原來的10分鐘“壓縮”到8分鐘。“這樣安排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發言,説實話,説短話,表達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意見。”

    控制時間,讓更多的人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場景在兩會上隨處可見:3月4日下午,政協經濟、農業聯組會上,主持人厲以寧不斷提醒每一位發言者“時間快到了”,為讓更多的人發言創造條件;3月4日上午10時,民進小組討論會中間休息後繼續開會,主持人一句話讓全場都樂了:“剛才休息的時候,已經有4位委員報名發言。我還沒有發言,我就排第五吧……”

    在民主的氛圍中,代表委員履行職責、參政議政積極性空前高漲。“在今年兩會上,我看到了民主和開放帶來的新氣象。”全國人大代表劉雲耕説。

    “我有問題問總理”“我向總理獻一策”……兩會期間,億萬中國人通過網路和手機,發出自己的建議和主張,民眾的意志在這裡匯成大潮,傳送到最高政治殿堂。

    “現在的兩會不只是幾千名代表委員的兩會,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通過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建言獻策,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全國人大代表鄭傑説,網際網路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

    兩會上民主開放的氛圍,還體現在對境內外媒體的進一步開放。全國人大在前年開放團組審議允許中外記者旁聽的基礎上,今年又要求各代表團在開放團組審議後留出20分鐘時間,供中外記者自由發問。

    政協大會上,幾乎所有的界別至少對境內外記者開放一次,50多個小組在討論會後還組織部分委員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招待會的現場翻譯改為同聲傳譯……這一切,在委員和新聞媒介之間架起的一座座橋梁,通向關注著兩會的億萬海內外讀者和受眾,為傳遞民意、傾聽民聲提供了新的渠道。

    2008年的這個春天,人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無限生機和活力,也更加堅定了人們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實現“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根本目標的信心。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