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惠澤“三農”又一春

  時間:2008-03-18 09:09    來源:新華網     
 
   

  插圖由張濱繪    

    收入4年連增超6%

    好政策帶來好收成

    楊柳風吹了,油菜花開了,春天來了!

    今年的兩會給9億農民帶來了“春的訊息”:2007年,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凈增9.5%,達到4140元,實現自2003年以來幅度超過6%的“四連增”。在此基礎上,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要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而國民經濟計劃報告則對今年農民增收提出了一個量化指標:6%以上。

    這讓代表委員們歡欣鼓舞。“這幾年,惠農好政策給咱農民帶來了很多實惠,讓咱連續增收,今年的好政策力度更大,再增收6%以上,我們很有信心。”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侯溝門村黨支部書記楊豐岐代表説。

    回首過去的5年,代表委員們認為,“三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中央連續出臺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累計達1.6萬億元,全部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産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335億元。種糧免稅,還有補貼、小孩讀書不交費、農村低保全覆蓋……

    惠農政策一年更比一年好,農民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積權代表深有感觸地説:“雖然是經濟貧困縣,但過去5年,我們縣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翻了近一番,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的惠農好政策。現在,全縣農民摩托車戶均擁有量超過2輛。”

  再增收6%以上

    信心挑戰都不小

    今年國民經濟計劃報告提出要讓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委員很受振奮。而今年的中央財政預算列出的政策利好,給他們以極大的信心: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5625億元用於“三農”支出,增長30.3%,增幅為歷年來最高。其中,對農民的各種直接補貼1335.9億元,增長23.4%;用於支援農業生産的投入3044.5億元,增長17%。

    代表委員們表示,應當清醒地看到,農民增收的主要推動力還是來自政府的“輸血性”政策,如去除這一因素,農民增收並不明顯。同時,農民持續穩定增收面臨的壓力與挑戰還不小。

    吉林省農科院院長岳德榮代表在參加兩會之前做了一項調查:“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農民1公頃能得1200元,而1公頃得用1噸化肥,複合肥價格從去年的2000元1噸漲到3000元,二氨從3000元1噸漲到4400元,光化肥漲價就能把兩項直補全吃完。” 農資價格不斷上漲,衝抵了政策帶給農民的實惠,造成許多農民的增收困難。由於種糧成本逐年增加,而糧價10年每斤才漲了8分錢,2004年至2006年,糧食每畝實際收益分別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逐年下降趨勢,種糧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今年南方遭遇雨雪冰凍災害,災區每個農民平均收入減少100元以上,再加上農産品價格持續上升的空間比較有限,農資價格上漲、農業成本增加,農民就業增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今年農民增收6%以上的目標,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接受集體採訪時也坦言,挑戰不小。

  持續較快增收

    發展渠道要拓寬

    持續較快增收,日子一年過得比一年好,這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

    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如何確保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代表委員們表示,除了靠惠農好政策,還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家就此紛紛獻計獻策。

    “要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楊豐岐代表很自豪地介紹説,村裏通過發展蔬菜種植,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村,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有5000多元。

    “農村經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説到底還要靠科學技術。”楊豐岐説。對此,王積權代表也深有同感:“我們縣裏對農民進行橡膠種植和管理實用技術培訓,農民掌握後,産膠量能提升20%—60%,大家都搶著來培訓。農民們太渴望實用技術了!”

    “為讓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就要促進農民有序轉移就業,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廣西靈山縣縣長潘雪紅代表説,靈山是個有143萬人口的農業大縣,目前有40多萬人在外打工。去年,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3800多元,其中工資性收入佔60%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鴻認為,要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農村地區,要重點發展農業産業化,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同時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保險要保駕護航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很大程度上還是個靠天吃飯的産業。天津市水産養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委員認為,近年來我國農村各種自然災害多發,這給農民增收帶來了不小困難。特別是近年,隨著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規模經營的發展和産業化步伐的加快,農業在高投入、高産出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

    “越來越多的農民盼望農業保險能為自己的生産、生活帶來保障。但是,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的需求。”王玉佩委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儘快總結農業保險試點省市和單位已取得的經驗,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的建立,大力推進農業支援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業抵禦災害的能力,這樣才能確保農民在受災之年也能實現增收。 (記者 顧仲陽 于猛 辛陽 龐革平)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