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人民論壇:文化,請降低“身價”提升品位

  時間:2008-03-18 08:27    來源:中國網     
 
 

兩會上,如何使文化更廣泛地走向大眾、更好地涵養提升民眾素質,進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淩解放(二月河)説,現在的圖書價格太貴,不利於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姜昆認為,現在一些公益性質的演出,一開始都是本著為基層百姓服務,為人民群眾送歡樂的,可是演著演著就發生了改變,商業味越來越濃,成本加大,個人謀利,百姓卻看不到好戲。

一方面是百姓需要好書、好戲,一方面是文化“身價”太高,內容遠離百姓,讓人望而生畏。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不禁想起趙樹理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他首先是位“不上文壇而下書攤”的人民作家。為了寫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他長期沉到群眾之中,和群眾同吃同住同苦同樂。他的作品也成了百姓最喜歡看的文化産品,書中許多故事和人物也在群眾中廣為流傳。而為了讓老百姓看得起書,趙樹理還主動把書價降下來,甚至只想“寫些小本子夾在小唱本裏去廟會,三兩個銅板可以買一本,這樣一步一步奪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陣地”。

趙樹理把為百姓寫好書,讓百姓看得起書,與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統一起來了。這不僅體現了他作為一個人民作家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也啟示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光要有平民意識,還要有崇高的道德風尚。

遺憾的是,有些文藝工作者把謀利放在了第一位,責任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一些內容低俗、趣味低下的書充斥文化市場,書價昂貴,於人也無所增益。還有一些原本屬公益性的演出,缺乏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的東西,多的是一些快餐式的、浮躁的、鬧鬨哄的東西。

應當説,今天書價的昂貴更多的是一種市場行為,作家的努力恐怕有限,但作家至少應當把書寫得讓百姓喜聞樂見,多創作些貼近實際生活、合乎群眾需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優秀作品。而公益性的演出更應當體現公益性質,不但不能抬高戲臺,更不能降低品位。

從根本上看,要降低文化的身價,提升文化的品位,政府強有力的引導不能缺位。全國人大代表李修松表示,我國文化投入不足,文化建設長期滯後,文化發展欠賬越來越多,所積累的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引導乏力,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文化的軟實力就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發展文化,政府無疑需要注重基礎投入、重視制度建設。我們的政府也正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角度,努力構建最廣大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線”,編織一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樣的過程,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各種激勵機制,鼓勵作家戲曲家寫出無愧於時代的好書好戲,同時加大政府管理干預力度,讓老百姓看得起好書,聽得起好戲,實實在在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劉傑)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