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代表委員議國是:促進社會和諧

  時間:2008-03-17 08:43    來源:中國網     
 
   

廣東團代表、深圳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左)在天安門廣場和雲南團代表孫春蘭(中)、楊艷就建設和諧社會話題交換意見。三位來自基層的代表認為,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記者 李舸攝

  廣東團代表、深圳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左)在天安門廣場和雲南團代表孫春蘭(中)、楊艷就建設和諧社會話題交換意見。三位來自基層的代表認為,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記者 李舸攝

    愛民固邊“穩、幫、促”

    “公安邊防工作應該積極做好‘穩、幫、促’這三篇文章。”廣西團代表、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政委傅宏裕解釋,“穩”就是要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幫”就是要幫助鞏固基層政權,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積極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促”就是幫助地方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創建愛民固邊模範村、提高邊檢服務水準等活動,優化改善邊境地區投資軟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記者 于猛 田豐)

    環境涵養如育人

    “對待自然環境就像對待人才,人在一定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以後,要不斷應對新的挑戰,還存在一個繼續培養充電問題;環境也是如此,一定要做到涵養和利用並舉,才有利於地區生態環境和諧。”四川團代表、九三學社南充市委副主委崔富華説,欠發達地區在引進技術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環境條件來考慮問題,安排好治污措施,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雙贏。(記者 魏賀)    

    居家養老要週到

    “養老難在哪?一是養老機構嚴重不足,二是居家養老服務水準亟待提高,我認為,居家養老要‘質變’!”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説,以社區服務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模式儘管廣受好評,但與之配套的日常家居服務、醫療看護服務等體系尚未建立和完善。“政府應推動社區整合資訊、硬體、人力等資源,大力發展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記者 田豆豆)

  西部教育搭快車

    談到西部教育發展,青海團代表、西寧市回族中學副校長拜秀花深有感觸地説,以前到內地學校去,很羨慕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在他們有的我們學校也都有了。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在教育上實施了很多重大項目,如“兩免一補”、西部“兩基”攻堅、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們西部人都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記者 袁新文)

    尊重自己 善待他人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人際環境,教育要強調‘學會做人’。”臺灣團代表、北京大學婦産科學系名譽主任魏麗惠説,我們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技術知識的提升,更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其了解歷史和國情,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懂得責任、使命和擔當,講究合作和團隊精神。學會做人,才能尊重自己,善待他人,造福社會。(記者 李曉宏)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並不難,關鍵是要抱著一顆為百姓服務的“心”去做。

    ——福建團代表、省立醫院副院長施作霖認為醫護人員必須關心病人心理狀態。(記者 崔鵬 余榮華)    

    政府要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樣才能有效緩解廣大農民群眾在上學、看病、交通等方面面臨的突出問題,使城鄉居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內蒙古團代表、烏海市委書記白向群説,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社會才能和諧。(記者 賀勇)    

    殘疾人對於教育的期待更強烈,他們期待通過自己的能力來養活自己,但目前能夠給他們提供的教育機會太少。職業教育能讓他們擁有實現自力更生理想的翅膀!

    ——安徽團代表、安徽省盲人職業學校校長席蔚菁建議國家增加特教投入。(記者 盛若蔚 朱磊) 

    懲治犯罪分子要注重社會效果。對大多數犯罪分子,應區別對待,加強教育、感化、挽救,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環境。

    ——山東團代表、棗莊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傅延華認為維護社會穩定,關鍵在預防犯罪和加強普法教育。(記者 馬躍峰)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