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北京日報:別讓“誤會”轉移了核心話題

  時間:2008-03-17 08:42    來源:中國網     
 
 

“姜昆有意封殺小劇場相聲”,近日鬧得有些沸沸颺颺。緣由是德雲社成員高峰、何雲偉先後在部落格上發佈文章,聲稱觀眾們或許再也看不到德雲社的演出了,因為“某位‘前輩’”在“兩會”上建議全面封殺小劇場曲藝演出。一些不明真相的相聲愛好者們頓時被這一消息激怒,數十萬的跟帖緊接著在網路上蔓延開來。有網友指出這位“前輩”就是姜昆。對此,姜昆站出來解釋,他並沒有打壓德雲社的意思,德雲社誤會了。

這之後,另一些德雲社成員也相繼發聲。然而十分令人遺憾的是,在誤會和解釋、人身攻擊和謾罵、小劇場相聲存廢等技術性或流於意氣的爭論中,有關“灰色文化”的核心話題卻被轉移了。

圍繞如何認識和整治“灰色文化”,姜昆認為,當前“灰色文化”對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堪憂;“灰色文化”也呈現出形式多樣、現象複雜、危害更加深遠的態勢,對其進一步加強管理勢在必行。在提案中他舉例説,在茶社、民營小劇場等表演場所,演員們用低級庸俗的表演和下流黃色的笑話取悅觀眾,甚至在影視銀幕熒屏上,也不乏打著藝術幌子的露骨表演。可以確定的是,姜昆自始至終沒有提到德雲社,更不用説趁機打壓了。

“灰色文化”是否存在?危害幾何?何為消除之道?德雲社一些成員及其支援者卻似乎不愛理會。

在我看來,對曲藝而言,姜昆治理文化污染的建議意在使之往“雅”的方向靠攏,而不是往“俗”的方向貼近,尤其是杜絕低俗、庸俗、媚俗之風。“反三俗”的聲音在文藝界中一直存在,但現實卻不容樂觀。以相聲為例,在雅俗之間“走鋼絲”把握平衡的難度就很大。某些民間團體為了生計,為了更多地爭取觀眾獲取票房,往往不自覺地走“三俗”的路子,以滿足部分觀眾的低級趣味,直至淪為“灰色文化”的製造者和傳播者。而這樣做,對其本身、對文藝、對社會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似乎不言而喻。

如何消除“灰色文化”,姜昆的建議自有其道理,但被德雲社視為借勢打壓小劇場則讓人摸不清楚頭腦。也許是德雲社曾在“反三俗”中受過委屈,對“灰色文化”之類的説法格外敏感吧。而在很多相聲愛好者心目中,今天的德雲社就是小相聲劇場的領軍團體,也是大眾俗文化的代表,所以不知就裏便出來力挺。如果説德雲社一些成員無意識中有點對號入座,將“俗”看成是代表民間文藝的道德制高點,進而向帶有“從雅傾向”的“前輩”發難,那爭論還好歹跟“灰色文化”有點兒關係。但實際上,轉移了核心話題的爭執與討論,已然顯得不倫不類了。

與“打壓德雲社”的“誤會”相比較,認識清楚“灰色文化”的危害並全力消除之,恐怕更值得當下文藝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周南焱)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