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推進協商民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寫在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閉幕之際

  時間:2008-03-14 13:23    來源:新華網     
 
 

 

  推進協商民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寫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閉幕之際  

  3月1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主持閉幕會。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3月1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2008年的政協大會,註定要因為它特有的風采和精彩,載入人民政協的輝煌史冊。

  小組討論、大會發言、提出提案……3月3日至14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來自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的2000多位委員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大旗,圍繞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積極建言獻策,踴躍參政議政,成為協商民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中國人以自己的生動實踐,創造了協商民主這一重要民主形式,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3月9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16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一次大會發言人數達16人,這在此前的政協大會上是從未有過的。

  大會發言壓縮時間、簡潔明瞭,是為了讓更多委員有在全體會議上發表看法的機會。

  11天的政協大會,2000多名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優秀人物的代表,以實際行動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神聖職責。

  團結、民主、和諧;合作、參與、協商——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自1949年成立以來,始終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以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中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006年3月,中共中央頒布實施了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主要內容、主要形式和主要程式,深刻指出: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是黨和國家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中國共産黨、各民主黨派、經濟界、文化藝術界、科技界……人民政協的34個界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包容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具有協調不同利益群體關係的獨特優勢,為廣大民眾通過協商民主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有效途徑,是實行協商民主的主渠道。

  求同存異,增進共識。“人民政協把各族各界、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吸引到這裡,過去五年,我親身經歷了政協工作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推動,深切感受到政協委員的提案越來越受到重視,體現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李鴻委員説。

  會議期間,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部委負責同志,多次來到政協小組討論、大會發言現場,認真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共商國是,共話未來……

  分組討論、界別聯組會、全體會議、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各種形式的會議,為政協委員們提供了充分的暢所欲言、直抒己見的空間。

  大會發言、書面發言、提案……為委員們提供了各種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的渠道。

  無論對“國計”還是“民生”,不管是涉及國家發展全局的“大事”,還是與部分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小情”,政協委員們都十分關心,為促進經濟社會問題的解決建言獻策,為各個社會群體利益的表達大聲疾呼。

  “新一屆全國政協可謂舉世矚目。”李微微委員説,我相信,從政協委員高漲的參政議政熱情中,人們對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發展的成果,將得到許多新的印證。

  擴大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人民政協成為社會利益表達重要渠道和反映民意的重要平臺

  “我是一名來自私營企業的新委員。我建議今後政府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援,應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3月7日上午,在科技界的聯組討論會上,聶啟明委員的發言引起了政協委員們的熱烈討論。

  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私營企業主、個體戶……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階層的演變,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群體的代表人物被吸納進入人民政協,人民政協因而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

  “要密切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繫,關注他們的利益訴求,暢通利益表達渠道。”賈慶林在向大會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説。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舉行的三場中外記者招待會中,專門有一場邀請了5位來自新階層的委員與中外記者見面。

  身為投資銀行家的韓方明委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在擔任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先後遞交了32件提案、15篇社情民意反映。

  “目前中國的政治架構已為新階層有效和有序地參與國家民主生活提供了通道、平臺和路線圖。我們的參與就是在履行社會責任,人民政協是有效的、重要的參與渠道之一。”韓方明委員説。

  協調關係,匯聚力量。人民政協已成為政府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不同黨派、民族、宗教、派別、階層的代表人士通過政協這個渠道充分表達意見,再經過協商達成共識後,最終反映在政府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中。

  “政協委員作為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聯繫著各階層、各民族的群眾,各種觀點、訴求,能夠在政協這一平臺上交流切磋、求同存異、提煉昇華,就能使科學決策建立於廣泛民主的基礎之上。”石玉珍委員説。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人民政協的廣泛代表性和包容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據統計,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以來,97%委員參與提出過提案。

  深化金融改革、防範金融風險,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著眼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圍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協委員建言獻策不遺餘力。

  健全醫療體制、抑制過高房價、促進教育公平……這些最受民眾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他們及時向政府傳遞民聲,為民議事。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的委員呼籲要堅決採取措施制止公款消費,有的委員敦促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的委員建議要依法依理依情處理好“小産權房”問題,還有的委員對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提出對策……

  廣開言路,廣集民智。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不管是大會發言,還是委員們的分組討論,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負責同志都到場悉心傾聽。

  “委員們提出的意見非常中肯。”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旁聽了一次大會發言後説,“大家的發言,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參考價值,我的收穫很大。”

  只有不斷加強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加強自身建設,人民政協事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協商民主這種民主形式才能永葆生機

  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禮堂東南廳裏,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正在進行。提出提案的有關民主黨派、全國政協委員與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提案承辦單位負責人圍桌而坐,圍繞“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展開交流,對提案進行集中協商辦理。

  “通過提案辦理協商會這種形式的溝通,我們提出的意見得到了很具體的回應。我們知道了各部門正在做什麼,準備做什麼。”駱沙鳴委員説。

  政協委員坦誠建言、踴躍獻計;相關部委負責人認真聽取、耐心作答……在這樣的互動中,協商民主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近年來,人民政協的提案工作有很多創新,使意見表達的渠道更加暢通,通過創新,最終達到一個目的,就是提高委員參政議政的水準和能力。”王四代委員説。

  就在政協大會開幕前召開的提案工作情況通氣會上,政協提案委員會公佈了一些承辦單位提出的236個提案選題題目,供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撰寫提案時參考。

  加強能源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議、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的思路和建議、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分配監測體系……委員們的思路更加開闊,建議更具針對性。到9日14時的大會提案截止時間,大會提案組共收到提案4772件。

  “大會收到的提案總體品質比較高。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及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都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提案人在提出提案之前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和精心的準備。”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主任李鐵林説,“今年是換屆之年,通過提案也可以看到新委員們履行職能的積極性。”

  提案工作的創新是政協工作進一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的縮影。

  突出委員主體作用,繼續探索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發揮作用的方法和途徑,發揮界別特色和優勢,加強人民政協的理論研究,切實加強政協機關自身建設……近年來,人民政協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上做出了一系列嘗試,受到委員們的充分肯定。

  與此同時,委員們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希望進一步加強制度創新,使政協工作進一步走向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

  ——應該在民主協商方面進一步推進多頭協商機制,不斷豐富協商內容、擴大參與協商主體的範圍。

  ——應完善提案遴選機制,舉行提案的論證和聽證,聽取提案人的想法,從而使真正優秀的提案顯露出來……

  團結就是力量,民主可收眾益。歷時11天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2000多位政協委員展開了協商民主的生動實踐。人們堅信,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政協事業的進步,已有近60年曆史的“協商民主”將會煥發出更加彭勃的活力,激發億萬人民齊心協力,不斷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共同譜寫美好生活新篇章。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