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人民日報時評:人民政府的永恒承諾

  時間:2008-03-13 08:52    來源:中國網     
 
 

一份備受期待的方案,眼下正在兩會上審議、討論。圍繞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大盤”,代表、委員暢所欲言,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誠如一些代表、委員感言,此次改革再次彰顯了我們黨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堅定意志,也展現了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科學精神。

改革開放30年來,這樣的改革曾經進行了5次。歷史告訴我們,每當經濟體制改革深涉至一定“水位”,總需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跟進;反過來,每一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循序推進,又在更高層次上助推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事實上,前5次政府機構改革並非簡單的並拆增減,而是行政管理體制在改革創新中的螺旋式上升。其間,一條紅線清晰可辨: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這,正是人民政府的永恒承諾!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根本宗旨、政府的神聖職責。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説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提高政府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準,永不滿足,永不停步。

建設服務型政府,關鍵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從此次機構改革方案中幾個新部門的組建,我們更可感知政府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型的步伐正愈行愈健。政企要分開,政資要分開,政事要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也要分開。政府正一步步找準自身的定位。

建設服務型政府,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施政重點。“今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的投入,將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擴大到全國50%以上的城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要做到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還需“砥礪”再“砥礪”。

建設服務型政府,離不開一支作風好、素質高的公務員隊伍。我們的權力哪來?我們的權力為誰用?這是每一個政府公務員需要時時“拷問”自己的問題。觀念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這樣的公務員才是為民、務實、清廉的好公僕,建設服務型政府才有最可靠的保障。

建設服務型政府,最終還得由人民來評判。服務態度好不好,服務品質高不高?人民最有發言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政府必須竭盡全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唯有這樣,政府才能不負人民的期待。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我們有理由相信,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小康”號大船必將滄海懸帆,破浪前行,順利達至勝利的彼岸。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