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時評:統一城鄉社保只欠政策的東風

  時間:2008-03-13 08:51    來源:中國網     
 
 

很多商品到了農村價格反而要比城市高。而隨著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加,從低保標準開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條件已經具備。

日前,民革中央遞交集體提案,認為目前社會救助體系不完善,不同地區城鄉低保等標準差距較大,享受的待遇也不同,應實行統一的救助標準,真正消除城鄉壁壘。(《成都商報》3月10日)

民革中央的這份提案抓住了社保體系的一個關鍵點。未富先老的中國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城鄉平等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公民權利平等之需,也是城市反哺農村,統籌城鄉發展之需。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中國的農村居民是為社會的原始資本積累貢獻最多、卻又是在歷次資本價格和物價上漲中受影響最多的群體。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費支出差距越來越小,水、電、煤氣等逐步實現了城鄉同價。甚至由於農村路途遙遠導致運輸費用增加、人煙稀少導致商品的規模效應喪失等因素,很多商品到了農村價格反而要比城市高。在醫療、教育等方面,也是如此。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缺醫少藥、教育水準低下,農民求醫問藥、孩子求學等都得付出比城市居民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交通、住宿等成本。而現行農村居民遠低於城市居民保障水準的保障方式,還是停留在對農村居民最低限度生活的保障。但如果因為農民長期以來“窮慣了”、“沒有保障慣了”,就容忍這種保障水準差距長期存在,顯然有失公平。

隨著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加,從低保標準開始,逐步向醫療、養老、教育、住房保障全面滲透,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條件已經具備。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兩年時間將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參合農民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80元。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地方率先行動,比如廈門就已把標準提高到了120元。

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51304.03億元,比2006年增加12543.83億元。地方財政收支相抵,結轉和結余2706.63億元。同時,2007年的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達到7092.9億元。如果加上罰沒收入、土地收入、鉅額國企利潤等等,各級財政收入數字可能還要高。看得出,僅從財政收入的“增量”上,全面解決城鄉平等的一體化社會保障問題,已具備基本條件;還可以從轉移支付的“存量”上挖掘潛力,從以往的著重于對“事”(項目)的轉移,到今後著重于對“人”的基本保障的轉移,既為社保的欠賬補課,也可以減少大量的行政性損耗。可以説,我們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政策的東風,各級政府應該可以在提高保障標準和城鄉平等覆蓋方面拿出一個時間表。(童大煥 北京 媒體從業者)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