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願更多公民真正懂“政治”

  時間:2008-03-13 08:50    來源:中國網     
 
 

今年兩會上最熱的議題是什麼?漲價、環保、住房、反腐、機構改革、奧運?都是,也都不是。

要我説,最熱的還是“政治”。因為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政治”是中國許多問題的根源,也是解決許多問題的鑰匙;“政治”既關乎國家大計,也連著民生小事。

但不同的人對“政治”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要説,我們很多人其實還不真正懂“政治”——即便是部分代表委員,也有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提高認識的過程。

溫總理總是糾正向他“彙報”的代表、委員:不彙報,直接提意見;我應該感謝你們,政府應該感謝人民。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後,今年溫總理又提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懂“政治”,首先要真正懂政府的職能、懂政府與人民的關係。那些就如何加強監督建言獻策、提出批評的代表、委員,是懂政治的。比如,吳江委員説,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必須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最大限度地公開資訊。錢念孫代表説,當前在不少地方,什麼政務該公開,什麼不公開,還是由政府説了算。有的部門興師動眾,耗費幾十萬元經費去搞民主測評,卻不敢向社會公佈測評結果。有的政務雖然公開了,卻不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新華社3月12日電)

但是對於有的官員代表,百姓希望看到更多基於科學、公開、高超的“政治”表現水準,而不簡單是“權力”話語。山東濟寧投資可能達數百億元的“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在兩會上引發激烈批評,已有108名政協委員簽名提案表示反對,但全國人大代表、濟寧市市長仍對記者説:“允許有爭論,但是標誌城肯定要建。”(《新京報》3月12日)

説某些人不懂“政治”,是因為我們理解的“政治”,不是代表委員向官員彙報、人民向黨和政府感恩戴德的“政治”,不是暗箱操作、民可由之不可知之的“政治”。中國的政治概念和政治景象,正在發生深刻、可貴的改變。

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分配權力、監督權力。新政治的前途不僅僅取決於官員、代表和委員,不僅僅是職業政治人的事,其實,每個中國人都將接受新舊政治變革的洗禮,或者説,是考試。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分數,表示你懂多少政治、懂了什麼樣的政治。

曾有文章説,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懂政治的民族,因為我們搞了數千年的政治。但對於現代文明中的新政治,我們到底有多少人懂、懂多少呢?

康橋大學歷史教授阿克頓説:“政治生活不只是由陰謀詭計所構成,也由真理,由那些早已廣為人知的真理所構成。”

今年兩會正逢改革開放30年大背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對改革開放30年的總結反思已經開始,如何進一步堅持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是民眾關心的“政治”話題之一。

我想貢獻一個反思題目是:30年之後,曾經緊攥布票、糧票的我們已經熟練地玩起了股票、彩票,我們的經濟頭腦較之30年前,已恍如隔世,但我們的政治頭腦呢?願真正懂“政治”的公民越來越多!(劉縣書)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