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六大亮點”:國務院機構改革邁出堅實步伐

  時間:2008-03-13 08:48    來源:新華網     
 
 

“六大亮點”: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和國務院機構改革邁出堅實步伐——李適時談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已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適時指出,此次改革方案凸顯“六大亮點”,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和國務院機構改革邁出了積極穩妥、堅定不移的步伐。

“此次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適應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適應了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這次提出的機構改革方案既集中體現了改革的方向,又切實針對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一個積極穩妥、切實可行的方案。”李適時12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第九次全團會議上説。

亮點一:體現一個“綜”字

李適時説,方案綜合考慮了改革的長遠目標和當前的改革重點,綜合考慮了當前國際大環境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並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因此説,方案是積極穩妥、切實可行的。

李適時説,此次機構改革方案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適應了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的新任務和新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推進機構改革,必須符合這樣一個整體要求和時代背景。”

李適時説,按照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我們將向著這個總目標積極穩妥地邁進,堅持不懈地努力。

亮點二:突出一個“轉”字

李適時説,方案突出了轉變政府職能這個核心,體現了建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

李適時説,我國于1988年提出轉變政府職能,至今已有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換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政府職能轉變仍然沒有完全到位,還存在不少錯位、缺位和越位的情況,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方面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革。

李適時説,此次改革,首次從橫向上明確了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履行職能的重點和要求,同時,也首次從縱向上明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履行職能的重點和職責框架。這有利於各級政府落實轉變職能的要求。

李適時説,方案將突出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到部門職能的配置上。比如,合理配置國家發改委的宏觀調控職能。方案提出,國家發改委應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搞好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協調解決經濟運作中的重大問題等。同時,要進一步減少國家發改委的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

李適時説,方案還進一步要求,不論是新組建部門和調整較大的部門,還是機構保持不動的部門,都必須轉變職能。

亮點三:探索一個“大”字

李適時説,方案在積極探索“大部門體制”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李適時説,所謂“大部門體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職能相近的部門加以整合,形成“寬職能、大部門”的政府組織結構和體制機制。方案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推出了若干個大部門。

李適時説,比如,擬組建的工業和資訊化部就是一個大部門,它不是以往工業管理部門的回歸,而是按照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高新技術産業與傳統工業改造相結合和軍民結合的要求,負責行業規劃、政策、標準的部門,但不干預企業市場經營活動。又比如,擬組建的交通運輸部,將公路、水路、民航融為一體,對優化交通運輸佈局,加快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再比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組建,將從體制上打破“白領”和“藍領”的區分,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有利於人力資源的培育和發展,有利於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社會保障體系。此外,方案關於能源管理機構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大部門體制的思想,高層次的國家能源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擬組建的由發改委管理的國家能源局。能源直接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國家安全,離不開宏觀經濟戰略的指導,離不開宏觀調控手段的運用,這樣的架構就將這兩方面有機整合到了一起。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推行‘大部門制’需要一個積極探索、循序漸進的過程。”李適時説。

亮點四:關注一個“民”字

李適時説,方案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與整合了若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檢驗機構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在於是否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否真正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老百姓是否能夠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標準。

他表示,比如,擬組建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突出了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將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職能放在城鄉建設中統籌考慮。又比如,將環境保護總局改組為環境保護部,列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就是要強調環保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中的地位,強化環保部門的統籌協調聯繫,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再比如,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責任等,是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方案明確了衛生部門的綜合監督職責,符合客觀規律,是實事求是的。

亮點五:尊重一個“實”字

李適時説,方案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尊重地方的積極性、自主性和靈活性,明確地方政府機構除中央有原則要求上下對口外,地方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設置,同時,不設時間限制。這樣處理,符合我國改革發展的要求,符合我國地大、人多、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實際情況。

亮點六:堅持一個“精”字

李適時説,按照方案,改革後正部級機構將減少4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將由27個部門組成,部門減少1個。與此同時,方案沒有增加一個機構,也沒有升格一個機構,貫徹了精簡的要求。

李適時説,此次機構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15個,應該説,力度是不小的。同時,按照方案,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並不是單兵突進,還統籌考慮了事業單位的改革。方案對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還要求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這些將為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王優玲、李傑)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