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河南代表團聽到一位人大代表在講話時指出,絕不能讓種糧、養豬的農民受窮。這話説到了點子上,廣大農民不僅愛聽,而且希望經過努力這能成為現實。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改善。相對於城鎮人口生活水準而言,廣大農民收入還很低,生活環境較差。一些經濟發展落後的邊遠地區農民還在受窮。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農民不富,國家不強。如何讓農民增産又增收,始終是一個難題。
這幾年來,我國糧食産量連續4年豐收,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援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2008年種糧直補資金達633億元,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正在提高。但是,生産資料價格不斷上漲,越來越多地抵消了農民增加的收入,成為當前農民最鬧心的問題。今年又逢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農民增收不容樂觀。
農業要增産,就要充分調動農民種糧養豬的積極性,關鍵是要讓種糧、養豬有利可圖,歸根到底要靠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援力度。就目前我國的財力來看,加大對農業的支援力度完全能夠做到。2007年全國財政預算超收7200多億元,這些錢就是要用到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農業作為國家的基礎産業和仍然比較脆弱的産業,應當享有更多的支援。
在具體實踐中,還有一些具體問題需要解決,如嚴格規範各種涉農補貼的標準,嚴防種糧直補資金被挪作他用等等。只有把支農資金用到實處,讓種糧、養豬的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那麼“絕不讓種糧養豬的農民受窮”就能夠由意志變為現實。(記者杜宇 李鈞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