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中國再度釋放出尊重産業工人的重要信號

  時間:2008-03-07 09: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程雲傑)對一汽大眾鈑金整修工人王洪軍來説,榮譽和光環似乎來得有點令人措手不及:短短一年間,他不僅作為中國第一位一線産業工人榮膺國家科技進步獎,而且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來到北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吉林省政府還推薦他擔任“奧運火炬手”,表示要“用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雙手”來傳遞奧運聖火。

    王洪軍並不是個案。在今年新當選的2987名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所佔比例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他們中很多人都獲得過全國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和“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屬於産業工人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商務部研究院貿易專家梅新育認為,在調整經濟增長結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政府越來越意識到高素質技術工人對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重要意義,讓更多的産業工人代表人民參與國家大事的決定,是産業工人地位得到提升的重要信號。

    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典型和榮譽可以激發工人創新和向上的激情,引導社會增強對一線工人的認可,但是,産業工人地位的提高還必須依靠有效的機製作保障。

    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棉紡織工廠細紗擋車工張曉燕也是今年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説:“機制保障的關鍵就是要調動一線工人的積極性,把勞動光榮落到實處。”

    王洪軍與張曉燕都是政府認定的高級技師,分別帶著100多個和30多個徒弟。由於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把高級技師職稱同工資收入掛鉤,這就使職稱評定難以在建設高素質産業工人隊伍上充分發揮調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06)》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出現了向政府和企業傾斜的現象。政府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則持續下降。

    去年10月,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2007年底,王洪軍所在的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轎車一廠進行了工資體制改革。這家國有企業變按工齡發放工資為按照工種和勞動量進行工資分配,結果大多數人的工資都出現了跨越式增加。王洪軍本人的月工資翻了一倍達到6000多元。1992年他剛入廠時,月薪只有230多元。

    一些代表認為,中央提出的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措施也將有助於提升産業工人的地位,因為它將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他們同機關幹部、企業管理者以及科研人員在社會福利上的差距。

    

  張曉燕説:“企業和職工的利益並不矛盾。企業發展看效益,效益是和工人密切相關的。”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