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期待兩會讓公眾“耳目一新”

  時間:2008-03-03 10:08    來源:新京報     
 
 

  新人大,新政協,新環境,新議題———今天,2008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4個“新”字大約可以成為今年兩會的亮點所在。

  新人大。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代表結構進一步優化:省級部門官員代表比上屆減少了三分之一、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比上屆增加了70%多、3位農民工代表也首次亮相。

  新政協。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同樣以新面貌出場。新委員佔總委員數一半以上、非中共委員超六成、委員平均年齡“小”了近2歲、婦女委員所佔比例提高了1個百分點。

  新環境。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奧運之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本次全國“兩會”是十七大之後的首次,此刻,南方雪災余波未了,通脹考驗依舊嚴峻。

  新議題。本次兩會上,“大事”如審議有關報告,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選舉産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小事”甚至如華南虎照等也將得到代表委員的關注。此外,針對反腐、社保、教育、房價、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路徑,兩會代表委員也應該能呈現不少真知灼見。

  因而,説本次全國“兩會”關乎國運民生之未來,似不誇張,也正因如此,此次兩會不僅令國人關注———早有無數的殷切期望、真誠建言以及美好祝願通過網上留言、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方式飛向兩會;同樣,兩會也引來世界的目光注視:截至3月2日,已有來自42個國家的225家媒體、共計843名記者報名採訪中國兩會,人數比去年增加了20%。

  如果説新一屆代表委員以新面孔出現在公眾面前,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上的應時而變的話,對新議題能否提出新見解、作出新決定,就成為公眾最具核心的新的期待。

  經濟上,如何防止通貨膨脹,如何做到善用權力,維持物價穩定並避免行政權力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中國的對外貿易如何“突圍”;如何使節能減排加快推進的速度,通過制定價格、財稅、金融激勵機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政治上,“大部制”方案擬就,機構改革如何有效整合行政資源,規範行政權力,為建設服務型政府提供組織支援;如何建立一套干預機制,維護政府公信力,避免華南虎照風波的重演;

  文化上,如何讓奧運會在作為一個體育賽事之外,還能成為一個充分體現奧運精神和中國人文精神的大眾節日;如何借奧運之機會讓體育走向大眾,構建一個人人參與的大眾體育文化……

  社會建設上,如何更加體現公平正義,讓社會全體成員共用發展成果———醫療改革方案力在降低醫療價格,完善醫療保障同時,如何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養老金制度如何打破戶籍藩籬、職業分割;在義務教育免費之後,教育改革的下一步驟如何走,教育福利增長怎樣與經濟增長同步……

  社會總是在立題和破題中進步的。5000多位代表委員,5000多個優秀的頭腦,只要每個人能盡心盡責,説真話,做實事,把開會視為鄭重的工作乃至神聖的使命,為複雜的現實問題謀劃解決之道便能順理成章,從這點來看,全國“兩會”其實舉重若輕。反之,倘若心存懈怠,尸位素餐,視民意和現實的困苦如無物,則必然是舉輕若重。因此,期待在此次兩會上,每位代表委員能向公眾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社論)

 
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