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場罕見雨雪冰凍災害,勝利的果實為今年兩會增彩,應對災害也成了許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我在思考雨雪冰凍災害給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很關心如何增強政府的抗災減災能力”,“我希望能加強我國抗擊災害的應急機制”……
代表、委員的思考,也是中央想到的。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認真總結這場抗災救災鬥爭的經驗,更好地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更好地走科學發展道路,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
這場雨雪災害,使南方一些地區遭受重大損失。但,老天也沒想到,人民抗擊災害的決心是那樣的大,鬥志是那樣的強,創造了一個令人感動的2008。人們看到,在中央的部署和帶領下,黨員、幹部、軍警和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全力以赴,頑強拼搏,抗災救災,打了一場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的人民戰爭,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
與災害抗爭,中國人寫下了壯麗的詩篇。詩人雷抒雁在詩中感嘆:“罕見的一場冰雪喲,突如其來的一場磨難 ,怎壓得住中國人的心氣 ,怎擋得住中國人的腳步,怎遮得住中國人的歡顏。”
這個勝利,不僅令中國親歷現場與冰雪抗爭的鬥士心情激動,也同時感動著國際上那些關注中國雪災的人們。2月27日《環球時報》上刊登了一篇轉自《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題目是:集體主義在中國,英雄主義的燈塔。有幾段文字是這樣説的:
“中國政府進行了快速有效的動員部署,中國人民的團結合作精神很快使這個國家恢復了正常運轉。”
“中國領導人也成為這種集體英雄主義的一部分。”
“一些外國人評論説,這簡直是‘充滿魔力’。”
“從太平洋彼岸這麼遠的地方來觀察中國所發生的一切,我也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了。”
的確,災害是壞事,但它能逼著人們去抗爭,去攻堅克難,奪取勝利。勝利增強了信心,以利再戰;但勝利是階段性的,災後重建的任務還很重。
“三個更好”是一種清醒,是一種智慧,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新課題。冰雪災害是一場嚴峻考驗,考驗著一個國家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也考驗著地方政府應急管理的能力。半個世紀難逢的雪災凍害,暴露出不少應急解難的薄弱環節,值得認真研究,制定對策,加快解決。尤其是如何立足長遠完善應急機制,如何保證資訊發佈通暢,保證跨地區、跨部門合作協調有力,如何統籌眼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統一規劃,災後重建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抗災救災,從“措手不及”到“應對自如”,將是一個質的變化。“三個更好”得人心,人們期待著!(江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