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廣州的幾位政協委員可是出了大風頭,先是廣州市政協委員、房地産企業主扶偉聰炮轟限價房,緊跟著,廣州市政協委員、市衛生局副局長曾其毅又稱“全世界看病最不難是中國,看病最不貴是中國。”曾其毅説:“修一個人一百多覺得貴,修一個機器、換一個汽車零部件要幾千塊 卻沒人覺得貴,這是價值觀不對。”(2月19日《新快報》)
人們除了批評這兩位政協委員的言論罔顧現實、信口開河之外,更多的還將矛頭指向了他們利用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地方兩會上為利益集團“肆無忌憚”地代言,試圖影響政策的走向。有的網友更表示,這樣的政協委員談不上為民生謀福利,應被終止委員資格。
我很理解網友們的出離憤怒,可事實上,政協委員説出這樣的話,倒的確是符合他們利益集團發言人的身份。
兩會本就是各個利益群體代言人進行參政議政的場所,扶偉聰和曾其毅的“離經叛道”之論固然讓一些人心裏很不痛快,但他們的發言卻符合所代表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可以説,從這個方面講,他們同樣是“盡職盡業”的,你可以痛批他們的言論,卻不能説要把他們清除出政協委員隊伍。
有代表開發商和醫療體系利益的政協委員並不可怕,問題是在兩會上是否能形成代表利益相對方的政協委員站出來與其展開論戰的局面。倘有足夠的利益制衡,倘有與其針鋒相對的政協委員,那兩位政協委員的“高論”也就只能是説説而已。如果批評聲僅僅局限于網友和媒體,無法轉化為政協委員在兩會上針鋒相對的辯論,這種對比便成了問題。它其實在提醒我們,政協委員中“官員委員”、“老闆委員”比例是否有些偏高了。(寧遠 江蘇 職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