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中央統戰部長杜青林撰文:多黨合作事業前景廣闊

  時間:2008-02-28 14: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底,中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相繼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在8個民主黨派中,有5個民主黨派的中央主席實現了新老交替,調整幅度為62.5%,副主席的調整幅度為48.6%,全國工商聯領導班子調整幅度為6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應邀到會,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表示祝賀。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新老主要領導人座談,共商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發展大計。這標誌著中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項制度作為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和政黨學説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大成果,凝結了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共同智慧,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項制度創立了一種嶄新的制度形式、嶄新的政黨關係、嶄新的執政方式、嶄新的民主實現形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偉大的創造性,是世界政黨制度體系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制度突出民主、團結、和諧的精神,具有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的價值功能,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産力的持續發展,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有利於保持國家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有利於增強國家的活力,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始終重視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我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斷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良好政治關係。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著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拓展理論視野,豐富多黨合作的形式和內容,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主要表現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多黨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礎更加堅實;堅持重大問題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召開或委託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100多次,就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大問題,廣泛徵求非中共人士的意見建議;堅持推進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建設,科學規範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內容、形式和程式,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重要人事協商和重要情況通報制度,多黨合作運作機制更加健全;堅持搞好合作共事,許多優秀非中共幹部擔任領導職務,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和無黨派人士陳竺還分別擔任了國家科技部和衛生部部長;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發揮人才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積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服務大局卓有成效。

  中共十七大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偉藍圖。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全國代表大會也對今後五年的任務進行了部署。展望未來,中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前景更加廣闊、使命更加光榮,一定能夠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上,不斷譜寫出更加炫麗奪目的時代篇章。

  (作者杜青林 為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