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民生四度”考問政績

  時間:2008-02-28 09: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兩會召開前,民生問題成為人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人們之所以高度關注諸如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養老、醫療保障、住房、交通、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等民生問題,説明這些問題確實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它的滿足程度與改善程度,直接決定著每個人的生活狀態與生活品質,同時也揭示出人民的生活追求正在快速而全面地升級,而社會氛圍也在發生重要變化,即人們不僅關心自身的生計問題,還越來越關注其他群體的民生問題。因此,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既客觀地反映了人們務實生活、持續向好的追求與心願,也表明瞭國家已經進入了一個需要以民生為本並全面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的發展升級的新時代,這一時代的核心使命便是切實保障民生和持續不斷地改善民生。
  從歷史的視角來觀察人們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可以發現,古今中外,百姓在乎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狀況,即使有短時的例外,但人民的生計好壞一定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所繫,因此,民生之重,堪稱重於泰山。現階段人們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還客觀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許多生活需求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對各級政府而言,顯然是一個現實而嚴峻的挑戰。而要解決好各種民生問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將民生問題的解決與改善程度納入政績考核體系並具體化,以此為尺規來檢驗各級政府的施政績效。儘管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民生問題持續得到改善的30年,但片面的政績觀及其主導下的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復建設、決策失誤等現象依然嚴重,公共資源的浪費與低效現象依然嚴重,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如何更有效地惠及全體國民並促使民生問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還未能夠變成各級政府的自覺行動。因此,應當將民生問題的解決與改善程度具體化為若干指標,作為檢驗各級政府及官員政績的尺規。如城鄉居民生活困難的解決程度,醫療、養老等後顧之憂的解除程度,教育、住房、交通等生活需求的滿足程度,空氣、水源、土地等環境狀況的改善程度,簡稱為“民生四度”,應當將“民生四度”變成對各級政府的硬約束性指標。唯有如此,才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新發展要求,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促使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第二,持續加大國家財政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切實保障民生並持續不斷地改善民生。在GDP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財政收入也在快速增長。就國家財政整體而言,雖然還不能説財力相當雄厚,但財力薄弱、吃飯財政的局面已極大改善。在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由1997年的11.0%持續升至2007年的21.7%、財政收入總量由1997年的8651億元持續大幅增長到2007年的5.2萬億元的條件下,盡可能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與政策措施反饋於民將是非常正確的政策取向。近幾年來,國家財政用於保障民生與改善民生的支出絕對數在持續增長,但還未從根本上改變國家財政公共性不足、民生方面投入偏少的傳統格局。例如,國家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比重不到12%、用於國民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支出較10年前所佔比重更是大幅度下降,這其實是造成社會保障嚴重不足、城鄉居民上學貴、看病貴的重要原因。因此,持續加大國家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投入,客觀上已經成為新時期民生問題升級後進一步保障民生與改善民生的重要條件,它其實構成評估政府政績的“民生四度”指標的物質基礎與重要保證。

  第三,進一步重視並解決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含醫療保障與住房保障)等四大基本民生問題。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教育關係著社會公正的起點和國家發展的未來,迫切需要促使其向教育機會公平、資源配置均衡、教育品質優化的方向發展;就業關係著勞動者的收入及家庭生活狀況,迫切需要向擴充就業、充分就業、穩定就業的方向發展;收入分配關係到國民財富分配的公正程度,迫切需要通過持續提高勞動者工資、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增進國民福利、縮小行業與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等措施來實現財富分配的規範、公正與共用;社會保障決定著國民的生活安全與未來預期,迫切需要迅速擴大覆蓋面,儘快免除全體國民的生存危機與疾病憂慮,解除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促使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早日實現;這四大民生問題是新時期最廣大人民的基本民生問題,是需要各級政府長期不懈地做好的基本工作,從而應當擺到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視並切實保障其持續不斷地獲得改善。

  第四,優先解決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與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普遍性的民生問題。在民生問題全面升級的背景下,困難群體的生活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不僅是衡量社會公正的底線,也應當是評價政府工作績效的底線;而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物價問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等同樣需要優先考慮並加以重點解決。

  總之,應當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民生問題,從發展的視角來解決全面升級中的民生問題,只有關注民生才能重視民生,只有高度重視民生問題才能有效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上才能持續不斷地改善民生。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生的背景下,一個民生為本的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有理由期待,民生的持續改善將全面促使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共用繁榮的和諧局面終將形成。

  (作者鄭功成 為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