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外媒:“中國的政治變得十分有趣了”

  時間:2008-03-11 09:16    來源:中國網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于長洪、葛素表、唐璐)“中國的政治變得十分有趣了”——在談論中國兩會的“民主”話題時,與印度、法國、美國等媒體“邁向民主的步子”“民主是為了中國更快、更好發展”等評價不同,德國《時代週報》寫下這麼俏皮而又意味深長的一句。

“有趣”的現實針對,是“增量民主向社會底層的傾斜”使民主與民生合唱了一回主角——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一倍以上,基層農民比上屆增加七成以上,農民工代表首次進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既體現了執政黨和政府對民生的關切,也體現了民意代表民主制度正在發生變化。

當然,多家外媒注意到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承諾“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印度時報》還就此評價“中國願意接受基層民主”、“發展社會層面的民主”。

長期以來,“民主”似乎是西方一些人士批評他人的專利,但中歐論壇創始人戴維高塞特曾提醒國際社會:“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化,將有助西方政治學家發現‘民主’這一概念的更豐富內涵。”一年來,連一向抱有成見的外國人士,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共産黨正“向這個全球最大的政治組織引進更大的民主”,並進而在整個中國推進民主建設。

現實的佐證很多:全國人大開門立法、政協參政議政實效不斷提高、黨外人士被任命為部長、公共政策聽政會制度廣泛推行、嘗試基層人民直選等,事事都引人注目。普通百姓政治參與的渠道也更加暢通,本屆兩會召開之際,一些都市報和網站為兩會開闢的專版、討論區不乏群眾尖銳的批評文字,要求改進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新加坡《聯合早報》甚至將“活潑的民間輿論”稱為“可能是本屆兩會一大亮點”。

細心的國際觀察家們更能夠“理清脈搏”:一年前的兩會,溫家寶的報告就有一大段談到民主改革;去年六月,胡錦濤在中央黨校做了包含民主意義的重要講話;中共十七大,總書記報告中“民主”一詞竟出現60多次;而不久前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發出了“黨必須更高地舉起民主旗幟”的號召。

一個國際共識是:今年兩會繼承了十七大“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表現出的開明和創新”,在形成現代政府的決策機制、監督機制、透明機制等方面,政府工作報告都流露出“新意”。

確實,市場經濟、文化進步、對外開放、公民社會、懲治腐敗、網際網路……經濟和社會的進步,推動著中國更顯著地“提升民主程度”。民生話題往往也是民主話題,“凸顯對民生的關切”,往往也就是“凸顯對民主的關注”。

“民主之風正刮到中國每一個角落”。正如《歐洲時報》所言:相信本次兩會將“如沐春風”般地將民主的文章做足。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