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海外僑胞熱議兩會:“娘家”大事 牽動僑心

  時間:2008-03-11 10:08    來源:新華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連線5位海外僑胞熱議兩會

    主持人:本報記者 連錦添

    嘉 賓:尹霄敏(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主席)

    陳田忠(義大利華人華僑教育基金總會會長、科恩投資集團主席)

    金凱平(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副理事長、澳中貿易促進會會長)

    王治平(紐西蘭新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王永高(美國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美國浙江商會主席)

    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海外各地僑胞都十分關注。本報記者連線幾位海外僑胞,他們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約談等形式,紛紛就國家發展、僑務工作等議題發表看法,有的以小見大,積極建言獻策,體現了“僑”的參與熱情與智慧。

    “我的小小建議‘泡湯’了,卻很欣慰”

    主持人:作為海外僑胞,您對祖國近來哪方面的發展變化印象比較深?

    金凱平:我親歷一件小事,證明環保意識在提升。以往每次出海關時需填3張報關卡,前幾天回國列席政協會,我原計劃提個建議把3張減至1張。別小看這3張紙,每年有3億多人次入境,用紙9億多張,如果減至1張,就可少砍伐兩萬六千棵樹!這次下了飛機,報關處只遞給我一張紙,我們只需要填寫一張表了。我驚訝,這麼“微小”的問題,國內早已注意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儘管我想提建議的計劃“泡湯”了,心裏卻很欣慰。

    尹霄敏:我從事國際貿易,每次回國都有新的認識。除了城鄉建設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豐富多彩,更能感受到許多意識和觀念上的深層變化。如法律觀念、環保意識、人權理念、反腐倡廉、民主自由等等,它們也許不像經濟發展那樣令人感到突飛猛進,但卻在毫不猶豫地、堅定地進行著。

    主持人:你們在海外見多識廣,是否也看到國記憶體在需改進的地方?對今年兩會,最關注什麼議題?

    陳田忠:兩會是我們“娘家”的大事,所有議題都牽動著僑胞的心,點點滴滴的變化都在大家的視野中。這次我非常留意兩會對發展迴圈經濟有什麼新舉措。迴圈經濟的特徵是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但中國GDP中,較高的比例是透支了環境資源。現在國家重視迴圈經濟了,但配套政策還不健全。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好的做法,如德國專門制定了關於電子設備回收利用的聯邦法,每年可節約20億歐元,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我認為國家應儘快出臺迴圈經濟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還要建立健全統計指標,使之能充分反映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助推綠色GDP。

  “借奧運良機提升形象”

    王治平:中國城市建設之氣派、豪華和壯觀,速度之快,是很多國家無法相比的。但新建城市設施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不足,僅僅追求豪華意義不大。

    比如我到寧夏銀川,公路建得非常高檔,但功能缺少很多。在北京我去國家大劇院看演出,大廳裏居然沒有座椅,碩大的圓柱邊擺放的是花盆,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廳裏找不到衛生間。

    以小看大,其實公共設施的實用性、人性化設計非常重要。我旅居的紐西蘭基督城,在城市規劃和發展中,會提前很久在市民中進行論證,集思廣益再加上專家意見,往往會有很多經典作品出現。

    每次回國,我還經常碰到環境、交通問題。我帶著老外訪問中國,總是要解釋最近天氣不是太好,很怕途經垃圾污穢較多的小區民宅等地,堵車也讓人很無奈,住在酒店裏一切都很好,一到外面就擔心影響中國形象。有些問題,應借奧運良機得到提升,希望能看到更多具體的成效。

    金凱平:今年春節,澳大利亞的州長和我們跟著舞龍舞獅隊巡遊了整個墨爾本中國城,在場的中西方參觀者都被折服。但舞龍舞獅的場景,在國內許多地方卻幾近消失。我認為傳統節日不但國內的人自己要過好,還要不斷地傳承和發揚,讓外國人也能分享這份特殊的文化精神。

    “‘僑’的獨特優勢要巧加運用”

    主持人:長期生活在海外,你們對僑務工作、促進中國和平統一方面有何高見?

    王永高:我對胡錦濤總書記3月4日看望政協委員所講的話印象特別深,尤其“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的論述,説明我們仍然堅定地落實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也符合臺灣同胞現狀。

    雖然臺灣當局試圖誤導視聽,説現在“臺灣大多數人贊成‘臺獨’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全美和統會聯合會去年組團訪問臺北、高雄,通過座談發現,真正堅持要“臺獨”的人沒有多少。

    在溝通兩岸交流、化解兩岸認識的誤解上,“僑”有著獨特優勢。我們要盡更大的心力,加強對美國主流的反“獨”促統工作,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充分調動“僑”的優勢,將反“獨”促統的工作深入島內,一起來爭取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

    金凱平:“僑”還有很多獨特優勢要巧加運用。比如中國企業、國內資本如何“走出去”已成熱點,建議加強與海外成功華人企業的聯合,充分運用海外華商的經商經歷、市場網路、人脈關係、法律知識、融資渠道等,這樣可少走或不走彎路,達到雙贏。海內外中國人企業間的合作,是以較小風險達到較大效果的好途徑。僑務工作應往這方面多引導。

    尹霄敏:海外華文教育十分重要。建議強化海外華文教育的專門機構,在教材編撰、師資培訓、對口交流、資金贊助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輸往海外的漢語教材要避免“水土不服”,讓編寫者先到海外實地考察,更符合海外的實際情況。同時要強化師資,定期向海外派遣具有雙語能力的教師。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