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廖曉淇委員:改革開放30年 兩岸四地共創輝煌

  時間:2008-03-02 13:12    來源:人民政協網     
 
 

 

  2月29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新任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時,他表示,當我們回顧祖國30年來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時,不能不談入境澳臺資企業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截至2007年底,港澳臺企業在大陸投資總計3620億美元,約佔我吸收外資總額的47%。港澳臺企業投資大陸,不僅促進了大陸産業結構的升級,有效帶動了大陸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拉動了港澳臺地區的産業升級,並帶動了其與大陸的貿易。


  廖曉淇委員説,30年前,在內地國門初開、百廢待興之際,港澳投資者憑藉著同文同種和地理上的優勢,率先進入內地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港澳資佔到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80%以上,時至今日仍超過40%,是內地吸收外資的最大來源地。1997年至2007年,內地企業在港首次上市集資額累計達10721億港元,佔首次在港上市總集資額的85.1%。港澳資不僅是內地經濟起飛的重要推手,也是今後推動內地經濟繼續大發展的有利支柱。


  同樣,內地是港澳經濟轉型與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內地的改革開放為港澳投資者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投資機遇。截止到2007年底,內地共批准港澳投資項目29.7萬個,佔吸收外資總項目的47%,實際使用港澳資金超過3100億美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的40%以上。內地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首先使港澳投資者和市場獲得了巨大實惠。香港迅速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梁和跳板。在這一過程中,香港製造業大量內移,服務業隨之迅速發展。經濟結構的重大轉變,為香港造就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比較優勢,奠定了香港作為亞太地區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廖曉淇委員介紹,自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三通”倡議以來,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和各項具體政策的推動下,兩岸經貿交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起來。在大陸各項措施的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兩岸經貿交流日益密切。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投資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形式。


  臺商到祖國大陸投資始於1983年。20多年來,為推動臺商到祖國大陸投資,我們做出了艱苦的努力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198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明確表示臺商到祖國大陸投資可以參照執行國家有關涉外經濟法律的規定,享受相應的外商投資企業待遇。為切實保護臺胞投資權益,1994年3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把保護臺商投資合法權益上升到莊嚴的法律層次。2005年四五月間,中國國民黨、親民黨組團來大陸訪問,胡錦濤總書記與來訪的連戰、宋楚瑜主席分別進行了會談,就共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達成多項共識。截至2007年底,祖國大陸累計吸引臺商實際投資457.6億元,臺灣成為大陸第五大外資來源地。祖國大陸已成為臺商島外投資的首選地區,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從投資區域來看,臺商投資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延伸。上世紀80年代後期,福建、廣東兩省是臺商投資熱點,90年代初期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成為臺商投資熱土,90年代中期後,臺商投資熱潮由南向北延伸,並進一步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輻射,形成了全方位的發展格局。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臺資向中西部投資也迅速發展起來。


  從投資行業來看,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初期均為勞動力密集型加工工業,但隨著投資步伐的加快,投資産業已呈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的趨勢。據統計,截至2007年,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前五大行業是:製造業(87.2%);房地産業(4.2%);農、林、牧、漁業(2.5%);住宿和餐飲業(1.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


  從投資主體來看,由中小企業主導過渡到大企業主導。臺商到大陸投資設廠初期主要是中小企業進行“投石問路”,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這些從事下游工業生産的中小企業拉動了對臺灣原材料及半成品的需求,從而促進供應原材料的臺灣中上游工業生産企業,主要是大企業,來大陸投資設廠,提供配套服務。從90年代初起,臺灣大企業就開始涉足祖國大陸,並逐漸增多。到目前為止,臺灣1200多家上市、上櫃公司中有近一半在大陸投資發展,大陸成為臺灣最大的境外投資地區。

 
  廖委員説,臺商投資大陸對兩地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臺胞投資大陸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從臺灣看,促進了臺灣的産業升級,並帶動對大陸的出口。2007年臺灣與大陸進出口額達124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4%,許多企業通過投資大陸自身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壯大,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效益。從大陸看,臺商的投資促進了大陸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彌補了大陸建設資金不足,增加了就業,通過建立臺商投資企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使企業勞動生産率大幅度提高,造就了一批新型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廖委員最後表示,商務部將會繼續落實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擴大服務業對港澳的開放領域,繼續研究和出臺惠及臺灣同胞的投資政策措施。重視和妥善處理大陸經貿政策調整對港澳臺經濟的影響,切實保障港澳臺投資者在大陸的合法權益,積極鼓勵和促進港澳臺投資企業在內地的發展。“我們相信,隨著大陸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隨著港澳臺投資在大陸的不斷深入發展,港澳臺資企業定會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做強做大,定會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港澳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的明天定會更加美好!”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