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何椿霖:“官員應該都是從‘議員’開始”

  時間:2008-03-17 08:50    來源:中國網     
 
 

1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出新一屆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連寧、何曄暉、信春鷹、劉振偉、沈春耀、任茂東、倪岳峰、烏日圖、方新這些在5年前就已為大家熟悉的名字再次列在新一屆委員的名單中。

5年前的3月15日,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出159名常委會委員,其中10名年輕的專職委員引人注目,他們均是來自政府部門或者科研機構的司局級年輕幹部,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行政關係調入人大常委會機關,成為專職委員。

2008年2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後一次會議,當年10名委員中的任茂東、倪岳峰和烏日圖分別獲任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至此,除一名委員去世外,其他9每人平均獲升副部級。

昨天(15日)公佈的新一屆常委會委員名單顯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結構仍延續了年輕化、專業化的做法。但是,相關委員表示,恐不會再調入專職的年輕委員,但全國人大對專職年輕委員制度的探索仍在繼續。

“低調”五年

五年間,這些年輕的專職委員們面對媒體普遍比較低調。

“這個制度仍然在探索中。”一位婉拒採訪的專職年輕委員對本報記者説,“對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準備,以後再説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也拒絕了採訪。

五年前,李連寧、何曄暉、信春鷹、劉振偉、沈春耀、任茂東、倪岳峰、烏日圖、方新、王東江等10名來自國務院部門和科研機構司局級幹部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當時他們中年齡最小的是國家海洋局副局長39歲的倪岳峰,年齡最大的是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長52歲的任茂東,其中兩名來自科研機構的委員是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的信春鷹和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的方新。此後,十人將行政關係轉入全國人大機關,並在機關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

五年間,這些年輕的專職委員們面對媒體普遍比較低調。

信春鷹恐怕是這些委員們中媒體曝光率最高的了,2004年她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而她所負責的立法涉及社會領域的更多一些,便經常能夠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新聞發佈會上看到她面對媒體。

此前,信春鷹在中國法學網專欄上這樣描述她當選常委會委員的心態,“純粹學術生涯面臨一個轉折。願以精衛填海之精神,將人生最有生機的二十年之積累報效社會。”

常委會會議上的“高調”

“他們還不錯,年輕有熱情,知識豐富。”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劉鶴章如此評價。

面對媒體低調,但這些委員們在常委會會議上卻並不低調。比方説,任茂東和烏日圖在常委會審議法律草案和報告中,經常會發表一些建設性意見。

2005年常委會審議行政強制法草案,烏日圖提出,不應該賦予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強制執行的權力。任茂東亦認為,《行政強制法》不能賦予更多的行政部門和地方法規以行政強制設定權。

審議國務院提交的醫療衛生改革報告時,任茂東直言,衛生部門在強調向政府要錢的同時,應該更加強調管理的措施。

去年底審議首次提交常委會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時,烏日圖表示,社會保險是國家承擔基本責任的保險制度,是每一個公民都必須獲得的基本權利。在社會保險中必須明確政府的責任和具體制度安排。

“他們還不錯,年輕有熱情,知識豐富。”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劉鶴章如此評價。

這是一個新的探索

“作為這次探索的實踐者,10位年輕委員一定要珍惜這次機遇。”

對於這些年輕的專職委員,並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概念,於是有媒體將他們稱為“特別委員”、“專職委員”。

全國人大一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回顧當年的探索表示,這些專職年輕委員在到人大常委會任職前都經過組織部門的考察,希望在培養之後能夠提拔並在更廣泛的空間發揮作用。

200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説,根據黨的十六大關於“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的精神,增加了一批比較年輕的委員,其中10人的行政關係轉到全國人大機關,“這是一個新的探索。”

10位年輕委員在這之前成為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歷史上首次設立的主任委員助理,分別在七個專門委員會任職。這個職位的設立,經過了複雜的程式,最後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名義任命。吳邦國説,作為這次探索的實踐者,10位年輕委員一定要珍惜這次機遇。

此後,信春鷹、國務院法制辦原財政金融法制司司長沈春耀獲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原部長助理李連寧、最高檢察院原刑事申訴檢察廳廳長何曄暉、農業部原産業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振偉獲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議員”到官員的轉換路徑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主任何椿霖表示,“官員應該都是從‘議員’開始。”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內司委委員應松年當年談及對年輕專職委員制度的期待時表示,“他們到人大工作幾年,實際上就是完整地參與了立法、監督的過程,如果將來他們再到政府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對國家的法治建設,推進依法治國顯然意義深遠。”

十屆全國人大內司委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主任何椿霖表示,人大常委會工作的特點對於培養他們形成很強的程式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有很大的作用,“官員應該都是從‘議員’開始。”

一位多年任職于省級人大常委會的官員,對於專職年輕委員制度如此期待:應建立健全“出口”機制,保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幹部到人大工作、學習和鍛鍊,並解決人大幹部“進得來出不去”的難題。

這些期待,至少從目前來看並未成為事實,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進入的10名專職年輕委員,除一人去世,一人在原單位升職外,其餘8人,均在人大升職。(記者 楊華雲)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