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記者走訪甘南瑪曲:歷經打砸搶燒劫難的人們積極期待重建

時間:2008-04-12 14:16   來源:新華網

  歷經打砸搶燒劫難的人們積極期待重建——中外記者走訪暴力事件後的甘南瑪曲

  新華網瑪曲(甘肅)4月11日電(記者全曉書 朱國亮 宋常青)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的縣城裏,行人來往不絕,神色平常。然而,街道兩旁不時出現被燒得發黑的店舖和玻璃被砸得滿是窟窿的房屋,仿佛無聲地提醒著到訪者暴力事件留下的陰影。

  從3月14日到3月19日,甘南州的夏河、合作、碌曲、瑪曲、卓尼、迭部6個縣(市)陸續發生了打砸搶燒事件,而3月16日發生在瑪曲的暴力事件則是全州最為嚴重的。

  4月10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的中外記者採訪團來到瑪曲縣城,走訪了當天事件的親歷者。

  站在一幢被燒得只剩下炭黑骨架的三層樓旁,信子龍顯得有些疲憊。他是當地受損最嚴重的個體商戶之一。“這裡原來一樓是我的店舖,二樓是倉庫,三樓是住家。”信子龍告訴記者。

  在暴力事件發生前,這位43歲的漢族商人主要經營煙花爆竹和農副雜貨。他估計,自己的經濟損失大約在140萬元左右。

  信子龍的店舖所在的團結路是當地不法分子集中進行打砸搶燒活動的路段。他告訴記者,16日下午五點左右,他聽到外面十分吵鬧,發現情況危險後,便藏身於自家廁所中。“後來,我聽到有人強行拉開了店門,感覺到火著起來了。等我逃出來的時候,大火把一切都燒完了。”他回憶説。

  這幾天,信子龍正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對損失進行評估,以便將來獲得補償。此前,他已經從政府領取了1000元慰問金、兩袋大米和一袋清油。“我希望政府快點把樓蓋起來,在借款方面幫助我們。我對未來的生活很有信心。”他説。

  自小在瑪曲長大的信子龍認為,這次事件雖然影響了自己的生意發展,卻不會影響他和藏族朋友之間的感情。“平常,我的藏族朋友多得很,現在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變化。昨天,蘭州、合作的藏族朋友還打電話來關心我的情況。”他説。

  在路邊擺攤販賣戒指、耳環等一些小飾品的藏族商人旺頃同樣認為,這次事件不會影響他和漢人朋友的關係,只不過自己的買賣不如以前興旺了。

  “原來每天能賺20塊,現在每天大約就賺10塊,最多的一天也只有12塊。”旺頃告訴記者。他認為,暴力事件對當地旅遊業的影響只是短期的,長期不會有太大影響。

  據瑪曲縣副縣長萬代克介紹,這個4.6萬人的小縣城在這次暴力事件中遭受的損失達1.0394億元,共有261家個體商戶受到攻擊。16日,帶頭煽動打砸搶燒活動的骨幹分子有20余人,參與暴力事件的有200多人。

  瑪曲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是當天第一個遭到襲擊的地方。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幢大樓已被燒得只剩軀殼,樓身上滿是裸露著的窗戶眼。一樓停放著全縣唯一一輛消防車,已被燒得烏黑。樓前的廣場空地上仍有炭色的印跡,曾經停放在這裡的五輛警車已全被燒燬。

  “當時,在樓裏的10名警察都被衝進來的暴徒逼到了三層樓頂,一些警察不得不從後面跳了下去。”萬代克告訴記者。在瑪曲發生的暴力事件中,共有12名公安幹警和3名消防隊員受傷,沒有人死亡。

  在縣藏醫院門診部實習的曼日瑪鄉夏秀寺學醫僧人次成堅措16日在110指揮中心門口親眼目睹了一名公安幹警被暴徒襲擊的過程,並不顧自己安危救下了這名警察。

  “我看到這名警察被一群暴徒打倒了,頭上流著血,暴徒還要用刺刀刺他。作為一名僧人,出於善心,我就衝了上去,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住了這名警察。後來,我勸走了那些暴徒,把那名警察背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次成堅措回憶説。

  經營一家清真飯館的回族人馬尕虎也是因為受到了藏人的保護,才得以在暴力事件中逃過一劫。

  “那些暴徒砸了我的飯館,搶走了所有現金。我和丈夫逃出來後,躲進了我們認識的藏民朋友家中,才避開了危險。”馬尕虎告訴記者。她身後的飯館仍是一片狼藉,飯館的門窗和內部設施都被砸得粉碎。

  “我們已經準備開始收拾,打算再度開張。因為損失太大,資金非常緊缺,希望政府能夠幫助我們獲得貸款。”她説。

  路透社記者韓碧如在結束了當天的採訪後説,看到人們辛苦工作的成果被破壞,無論他們是哪個民族的人,都是非常可惜的。

  俄新社記者謝平則表示,第一天聽甘南州代州長介紹了一些情況,聽他談到了一些損失,到瑪曲來看得更具體、更真切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重建工作很艱巨,特別是在那些偏遠的地區。

  這是國新辦第二次組織中外記者前往3月14日以來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發生地進行參觀採訪。

  此次記者團包括來自美國廣播公司、路透社、法國《觀點》週刊、俄新社、德國世界報、韓聯社和朝日電視臺等7家外媒的記者,以及鳳凰衛視、大公報、亞洲電視、星島日報等香港媒體和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新社、中國日報、北京週報等內地媒體的記者。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