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學家:藏區民眾在多民族互補的經濟生活中獲益

時間:2008-04-03 10: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李惠子 崔靜)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2日説,包括西藏在內的各藏區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藏族聚居區,從經濟生活形態上來講,藏族與其他各民族形成了互補關係。

  “藏族人民是牧民,必須依靠農業生存。漢族種糧,牧民有畜産品,而回族善於經商,在他們中間起到溝通的作用。此外,這個時代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人員的交流和往來非常頻繁,西藏也不例外。”扎洛在國務院新聞辦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時説。

  過去8年來一直致力於西藏經濟發展研究的扎洛指出,正是在這种經濟生活形態中,藏族農牧民的增收渠道也不斷拓寬。根據中國社科院西藏經濟發展課題組深入藏區120個村子的調研,除了佔主體地位的農牧業收入,西藏農牧民正在通過採集業、非農經濟和服務業獲得收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藏區牧民不再僅僅為自己食用而飼養牲畜,而是飼養並銷售短期育肥羊。青藏鐵路通車後,針對西藏農産品在內地旺銷的情況,西藏農民開始集中種植、加工市場利潤高的農産品。近年來,隨著冬蟲夏草和松茸的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在西藏林區、特別是西藏東部和南部地區,採集業增加了農牧民的貨幣收入。

  扎洛在調研中發現,中央政府近年來在西藏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大,吸納了當地大量的勞動力。“他們一開始看不懂圖紙,但經過學習,都可以很熟練地蓋起樓房。”

  此外,西藏確定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使藏民可以利用傳統民族文化獲得經濟上的回報。不僅旅遊服務和民俗表演為西藏不少農牧民帶來就業機會,一些以傳統手工藝而聞名的寺院和其周邊地區都從中受益。以西藏昌都縣嘎瑪寺為例,當地很多人都到四川阿壩和甘孜地區從事佛像雕刻、房屋建築等。

  針對很多國外媒體關心的西藏農民是否在經濟發展中被邊緣化的問題,扎洛説,藏族人的就業機會不僅在傳統行業沒有受到影響,還在新興行業中得到了拓展,“藏族人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在他們擅長的領域中有很多藏族的企業家。”

  扎洛強調,從民族學和人類學的角度,文化上的衝突和相互適應不可避免,但多元文化共存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有人都要學會與其他民族和文化相處。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到西藏去旅遊、經商,藏族人民應該學會與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處。”他説。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