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貫中不負丹青

時間:2010-07-28 16:2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吳冠中

梵谷是吳冠中殉道藝術的偶像魯迅是他追隨文學的精神父親CFP圖

《交河故城》拍得4070萬元

《點線迎春》

水鄉系列

青年時期留學照片

與妻子朱碧琴合影

  據新華社電 清華大學26日發出訃告稱:我國傑出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國共産黨黨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法蘭西學士院藝術院通訊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冠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26日從清華大學新聞中心獲悉,遵照清華大學教授吳冠中生前遺願,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清華大學近期將舉行吳冠中教授追思會。清華大學已成立吳冠中教授治喪工作小組,校領導已到吳先生家中看望慰問其家屬,對吳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

  另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26日對吳冠中離世深表哀悼,並對其人致以深切慰問。

  吳冠中語錄

  中國美術比非洲還落後。

  藝術只能在純潔無私的心靈中産生。

  ● 藝術到高峰時是相通的,不分東方與西方,好比爬山,東面和西面風光不同,在山頂相遇了。

  ● 現在社會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

  ● 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

  ● 美術是我的配偶,文學是我的情人。

  檔案

  筆名“荼”,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1919年出生於江蘇宜興。

  1942年畢業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

  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

  他是20世紀當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也是200年來第一個入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中國人;他作品總成交額達17.8億元,在中國畫家中僅次於齊白石,僅一張《長江萬里圖》就拍出了5712萬元天價;他崇尚藝術就是真性情,常常一把火燒掉不滿意的作品……大師與世長辭,留下了他對藝術之美貫穿一生的苦苦追求。

  本報訊 (記者吳波)6月25日晚,91歲的吳冠中因病在北京醫院逝世。雖然藝術生命已經“歸零”,但吳冠中留下的筆墨丹青,卻成為一筆永恒的社會財富。據了解,吳冠中近年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從2004年開始就多次到北京醫院治療或住院。

  身家上億 蝸居京城兩居室

  在今年3月31日,胡潤在成都發佈《2010胡潤藝術榜》,吳冠中名列第二,比去年排名上升了兩位。在2009年,吳冠中的作品公開拍賣總成交額為2.2億元,僅比其杭州藝專學長趙無極少了兩千萬。

  吳冠中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一直是寵愛,他的作品走勢大致可以分為三階段。1989年吳冠中的彩墨作品《高昌遺址圖》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87萬港元,到翌年油畫《巴黎蒙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出104萬港元,創下了高價基礎;而1992年,吳冠中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後,作品市場價格呈現第二波升浪;2004年以後,在藏家和市場的推動下,吳冠中的作品不斷出現拍賣新高。

  現在一些當代藝術家,發家之後最愛幹的事就是買別墅購豪車,大肆享受生活。而像吳冠中這樣一位身家上億的藝術大家,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是異常的簡樸。吳冠中晚年一直住在北京方莊芳城園一套兩居室的家中,用流行的話講,算得上是“蝸居”了。

  一生向上 無私捐贈許多畫作

  昨日晚間,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接受了採訪,談及吳冠中的離去,范迪安也不時表示惋惜。

  范迪安告訴記者,自己是從新加坡一位美術館負責人處知道吳老去世的消息的。范迪安提到,吳冠中作為當代書畫界代表性藝術大家,藝術思想、藝術精神和藝術風格都是家喻戶曉的。更重要的是,吳冠中對藝術界的關注,表現出了藝術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氣,是他留下的學術精神遺産。

  范迪安表示,吳冠中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他的藝術精神是一種激勵人的向上的精神。據他透露,吳冠中去年對包括中國美術館在內的數家美術館進行了無私的捐助,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拍得高價。

  簡單生活

  五平米書房創作

  樓下路邊攤理髮

  吳冠中對繪畫的勤奮、對藝術的虔誠,終其一生保持靈魂的純潔,甘做藝術“苦行僧”,在當代畫壇也屬於絕無僅有。

  在京城的兩居室裏,他的書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就幾乎頂到了書架。

  室內沒有名家墨寶鎮宅,沒有齋堂匾額述懷,唯有迎門的墻上有一幅根據梵谷油畫織成的挂毯銘志。梵谷是吳冠中先生殉道藝術的偶像,別人送到了吳先生的心上;魯迅是吳冠中先生追隨文學的精神父親,血管裏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

  就是在這間袖珍書房裏,卻誕生了吳冠中的集納了一百幾十萬字的散文隨筆的文集。英國藝術評論家麥克蘇立文教授感嘆:單憑他的文字就足以讓他在藝壇上佔有一席之地。

  是的,吳冠中先生讓太多的人意外。他的理髮師就是樓下路邊的理髮攤。他曾告訴記者,去外地寫生,別人不是把他當成修雨傘的就是當成修鞋的商販。(新華 人民)

  烈火性情

  應當取消美協畫院

  或者停止財政撥款

  年近九旬時吳冠中曾説過,還剩兩件事要做,其中一件就是“要講真話”。2007年,吳冠中“以獎代養”、“取消美協、畫院”等言論激起軒然大波。

  “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係,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美協、作協、音協、文聯、畫院這些機構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産物,每年花掉多少錢,沒有統一的數字。現在搞改革開放,應該取消這些機構,或者停止財政撥款,讓它民間化,誰都可以辦協會。”吳冠中曾指出,當下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係,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頭銜,再把畫價炒上去。

  吳冠中當時有個著名的論斷,就是“中國美術比非洲還落後”,在他看來,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社會是不養詩人、畫家的,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的波動是成長不起來的。

  對於自己的畫作屢拍出天價,吳冠中也有清醒認識:所謂的天價,都是很多收藏者為了盈利、套現,聯合拍賣行、買家一起炒出來的。(吳波)

  “我負丹青”

  畫到老“毀”到老

  一次毀畫200張

  垂著穀子的大地上,太陽和肉體,一升一落,照耀四方。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援引這句詩説,吳冠中先生仙去,但他樹立的國美美育旗幟不倒。

  “我負丹青”,這正是大師吳冠中自傳的書名。一個“負”字意味深長,道出了大師在藝術上的永不滿足。1936年,17歲的吳冠中從杭州藝專走上了繪畫之路,從此迸發出近乎瘋狂的激情,將自己的一生交付丹青水墨。

  在自傳中,吳冠中寫道,他的藝術之路起源於對美的追求。“美有如此魅力,她輕易就擊中了一顆年輕的心。十七歲的我拜倒在她的腳下,一頭撲向這神異的美之宇宙。”在藝專求學時,他向富裕的女同學借錢,做了一件“大紅袍”穿在身上,只因為覺得紅色分外美。

  吳冠中還有一個保持多年的“毀畫”習慣。他的畫如果自己稍不滿意,哪怕已經完全畫好,裱好,也毫不猶豫地親手毀掉,因為他有一個堅定信條:“不滿意的畫絕不能讓它流傳出去,否則會害人。”他的畫價極高,隨便哪一幅都能賣出幾百萬元。即使冒名頂替的贗品,也動輒以百萬元成交。一幅署名“吳冠中”的油畫《池塘》已被吳老自己鑒定為贗品,仍以230萬元拍出。所以,行家們説,他每毀一幅畫,就等於“燒燬一座豪華房子”。可是,他卻始終不肯改變這個習慣,是畫到老,“毀”到老。

  據了解,吳老一生有兩次大的毀畫經歷,一次是1966年,一次是1991年,特別是後一次把200多張作品一起燒燬了。(新華 綜合)

  黑馬談恩師

  年輕時曾患肝病

  晚年又驗出癌病

  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人稱“黑馬大叔”的張小平,1982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他是吳老先生的學生,曾多次為老師出書。

  “心情不老,心臟漸老,這是我比一般老人更痛苦的緣由”

  昨日,張小平向記者回憶,吳老先生的身體一向不好,年輕時曾患肝病,晚年又驗出癌病。他在2002年時給張小平寫的一封信中曾提到:“心情不老,心臟漸老,這是我比一般老人更痛苦的緣由。”張小平説:“儘管如此,老師仍堅持創作,直到2009年仍有不少新作品。”

  近10年新作幾已全部捐出,“希望百年之後更多人能看到”

  “可能預感到自己的身體將支撐不住,老師在近10年來不斷捐出畫作,其新作品幾乎已全部捐出。”張小平告訴記者,在近幾年來,吳老先生分別向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國美院、香港藝術館及新加坡藝術館捐出自己的新舊作品,平均每地約有100幅之多,當中甚至包含了2009年的新作品。

  吳冠中的作品在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創在世中國畫家之最,僅是一幅《交河故城》,就曾賣出4070萬元高價。不過,吳老先生並沒有將這些留給子孫後代。他的作品極少在拍賣市場中亮相,基本出現在美術館與博物館。“老師曾經説過,希望自己百年之後(過世之後),能有更多人欣賞到他的作品,而不只是在私人藏家手中。”張小平説,在給香港捐出50幅畫作之後,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為此特別到老師家拜訪,感謝吳老先生。

  先生常説:要開放成見 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

  張小平1978年春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學院裝潢係學生,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在大學期間,吳冠中在其讀大學一年級及三年級均擔任張小平的水粉畫科目老師。“老師最常提的是,要開放成見,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

  為“土洋”結合耗去畢生精力

  “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是老師作品的一大特點。油畫中的山、雲使用淡墨與國畫線條,在國畫中又加入豐富的色彩。老師常説,我自己是很喜歡顏色的,還因此被戲稱為好‘色’之徒。”

  好“色”之徒當然是戲稱,不過為“土洋”結合,吳冠中卻使盡了一生的精力。隨手翻開他所寫的散文,他的文字就為自己的畫作做了最好的詮釋:在題為《水陸兼程》的文章中,吳冠中寫道:藝術起源於共鳴,我追求全世界的共鳴,更重視十幾億中華兒女的共鳴,這是我探索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初衷,這初衷至死不改了。(羅樺琳)

  從不責怪學生的老師

  張小平説,老師對自己很嚴厲,治學非常嚴謹,卻極少批評學生,教學多以鼓勵為主。“比如,如果約了學生七點在某處集合,一起去寫生,他從不遲到,但即使學生遲到,也會耐心等待,不會責怪。”

  “在生活上,老師卻非常質樸,多年來從未見過老師打的。無車接送時,老師只會乘坐公交。他經常穿著一雙球鞋出門,穿衣也很隨便。他對自己不感興趣,從不愛拍照,也不愛照鏡子,因為‘覺得自己難看’。”(羅樺琳)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