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展示自主創新成果 激發全民創新熱情

時間:2010-01-12 12:45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大樓。該集團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4250箱集裝箱船。該集團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1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這份閃耀著創新之光的獲獎名單,如同一份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使我們充分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分量。三大獎項均各有其主,説明這是科技成果豐碩的一年,同時也是成就來之不易的一年。經歷了危機的考驗,中國科技更顯示出強大力量。

  改善民生以人為本

  促進民生的成果佔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獲獎項目的比例達17.6%,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科技成果,在改善民生、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疼痛是當今困擾人類健康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疼痛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神經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疼痛機制複雜,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與疼痛有關的神經機制極其困難。此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神經病理性痛模型的創建及其鎮痛機制和治療研究中的應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完成,該項目已應用治療各種頑固性病痛患者7410例,有效率超過90%,大大減輕患者痛苦,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準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時速250公里動車組高速轉向架及應用成果,作為高速列車的核心技術,時速250公里動車組高速轉向架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第六次鐵路既有線大提速中,該成果應用於京廣、京滬等9條共計6003公里的主要幹線,平均縮短旅行時間30%—40%,大幅度提高客運能力,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我國民航運輸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而保障民用航空運輸安全、高效運作的關鍵在於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制的根本是空中交通監視。傳統空中交通監視主要是依靠地面雷達監視系統。隨著我國民航運輸的持續發展,飛行繁忙地區流量日漸飽和,我國民航運作環境複雜、雷達覆蓋有限,迫切需要研製民航空域監視新技術。“空地協同的民航空域監視新技術及裝備”在傳統陸基監視方法的基礎上引入空基監視方法,保障了無雷達覆蓋地區和高密度飛行條件下的安全和高效飛行,形成天空地立體航空運輸體系,使我國向“民航強國”的目標前進了重要一步,也為公眾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保障。

  農業是百業之基。在本次獲獎項目中,為服務“三農”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科技項目佔據了重要位置。“北方粳米優質超級稻新品種培育與示範推廣”提出了北方超級稻育種的關鍵技術指標,豐富了超級稻育種理論,培育出適合東北稻區的超級稻品種“遼粳9號”、“沈農016號”、“遼星1號”、“吉粳88”、“松粳6”號等,成為近年來該區域的主栽品種,並實現了良種良法的配套,連續多年萬畝示範單産超過700公斤,到2008年,在東北稻區累計推廣14721萬畝,平均覆蓋率超過60%,在適宜稻區達80%。這些農業科技成果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和糧食增産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貢獻。

  應對危機大顯身手

  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時,不少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卻能夠“獨善其身”,甚至逆勢增長。今年的國家科技獎獲獎者中,大批成果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一大特點。

  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看,一些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企業不僅沒有受到影響,有的還擴大了市場,創新構成了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生命線”,在獲獎的企業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收入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長,在強手如林的角逐中,中興通訊以自己的科技實力為後盾一躍勝出,終端銷量增速全球領先,超越國際知名品牌,成為全球第五大手機廠商。這樣的成績來自其技術上的自主創新,這是它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尋找到歷史性機遇的原因所在。“新一代無線技術平臺”成為“在世界級創新競爭中,中國人可以走在前列”的典範。

  傳統行業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升級,同樣可以增強抵禦危機衝擊的能力。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公司聯合多所院校共同開發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項成果使可紡纖維範圍大為擴大,即使是運用以往的紡紗的下腳料纖維,也能生産出較高檔的織物,而且把長絨棉原來生産的世界紀錄大幅提高,並將原來難以利用的纖維等原料開發成紗線、織物和服裝産品,實現了原料的充分利用,大大地降低了生産成本,開發出了差異化産品,使企業取得了驕人業績。這項成果也大大推動了我國紡織行業的換代升級和結構調整,成為全行業提升競爭力的亮點。

  節能減排領域的獲獎成果數量佔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獲獎項目的11.3%,也顯示出國家科技獎勵的政策導向作用。“巨型全空冷水輪發電機組關鍵技術突破及工程應用”項目攻克了巨型水輪機水力穩定性和葉片鑄造工藝方法、巨型全空冷發電機通風系統、發電機主絕緣及定轉子溫度場等方面的技術難點,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世界最大等級的全空冷水輪發電機組,並應用於三峽工程右岸、龍灘等電站,成為世界水電史上的里程碑,推動了我國水電利用水準。

  戰略新興産業是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在這次的獲獎成果中,戰略性新興産業獲獎成果佔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獲獎成果的36%,我國的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第三代行動通訊、深空探測、電網建設等領域有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技術和産品,推動了戰略高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

  企業主體更加突出

  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在國家科技獎勵中比例進一步增加,企業參與完成的項目佔68%,紡織、化工、裝備等領域的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參與完成項目的比例達到27.1%。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宮玉寧處長介紹,今年的獎勵評審工作將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納入國家科技進步獎重大工程類的獎勵範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促進産學研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並將獲獎項目産業化的時間從過去的一年增加到三年,目的就是要突出科技成果在生産的應用水準,鼓勵科研成果更好地實現産業化。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一批創新體系較為完善、産業化程度高的優秀企業走上了領獎臺。

  航空航太是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我國的航空航太事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産品開發能力,産業化程度不斷加強,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中國品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運用世界先進的航太技術,自主開發出大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衛星應用設備及産品、資訊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太特種技術應用産品、空間生物産品等重點領域,“神舟”、“長征”等已經成為代表我國航太技術水準的著名品牌,而企業也因掌握了大批核心技術,為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

  一批高技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要推動力。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針對伺服器晶片組設計、高速總線協議設計等多項關鍵技術進行技術攻關和創新,打破了國外廠商對該領域的技術壟斷,解決了伺服器、存儲設計上的高可靠高可用性、散熱、節能、高速傳輸等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在項目研發期間,形成了大量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多個産品系列,並形成規模銷售,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浪潮已成為伺服器和存儲行業的技術領先廠商。

  人們高興地看到,企業正在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一批掌握了核心競爭力、站在國際産業發展前沿的創新型企業,正示範並引領更多的中國企業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

  (責任編輯:朱津津)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