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同志遺像 新華社發
享年106歲,生於遼寧海城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地雷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等作品,就是這一時期抗戰鬥爭的注解。
夫人劉沙回憶:他的坦誠幽默攻破“愛情防線”
海城的侄子回憶:回家慰問沒喝一口水
家鄉人回憶:海城地震後他給鄉親們包餃子
呂正操生平
呂正操是遼寧海城人。1922年參加東北軍。1933年參加熱河抗戰。1936年組織“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參加“西安事變”。
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年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東北鐵路總局局長,東北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中央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兼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並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4年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國鐵路交通戰線傑出的領導者,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鐵道兵政治委員呂正操同志,于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
呂正操同志1934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
在冀中平原,呂正操率當地軍民,鑄造了平原抗戰史上一段段輝煌的傳奇。
冀中是日軍十分重視的“後方”,當地平原地形,對於乘火車、汽車行動的日軍十分方便,對力量弱小、以遊擊戰襲擊敵人的抗日武裝則非常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呂正操統率下的冀中軍民,創造了種種神奇的戰術,與日軍展開殊死抗爭。
1940年春季,安國東趙、西寇兩個村的民兵,把手榴彈埋在大道上,用線拉火,炸死了兩個偽軍。隨後各地民兵競相仿傚,用各種辦法製造地雷。作戰經驗很快在平原上傳了開來。第二年,呂正操專門舉辦了一個地雷展覽會。從此,地雷戰,在整個冀中平原推廣開了。
地雷戰之後,冀中平原上又出現了新的作戰形式——地道戰。地道戰改變了平原地形對遊擊戰的不利態勢。從簡陋的藏身之所,發展到具備防水、防毒,既可藏兵又可在眾多隱蔽的射擊孔偷襲敵人的作戰陣地。再後來,地道從一村發展到多村相連。
新中國成立以後被搬上銀幕和舞臺的《地雷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以及《平原作戰》等影響巨大的文藝作品,就是這一時期抗戰鬥爭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