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正接受採訪。
1942年,冀中軍區領導機關幹部慶祝元旦,同時為三對新人祝賀新婚之喜,其中一對就是呂正操和劉沙。
劉沙小呂正操13歲,她在北平上高中時參加了“一二 九”學生救亡運動。 1937年回到家鄉,參加黨領導的抗日工作,並和呂正操、黃敬等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觸,漸漸地彼此熟悉。
劉沙作為冀中區婦救會宣傳部副部長,許多好心的戰友為她穿針引線,她卻“按兵不動”,堅守防線。
當時,黃敬很關心呂正操的婚姻。一天,黃敬託人捎給劉沙一個紙條,上寫:“老呂想追你,望你找他談一談。 ”劉沙惶惑不解,衝口而出:“怎麼可能呢? ”心想自己和呂司令怎麼能談到一塊去呢?
後來,黃敬找到劉沙,説:“不可能也得談談嘛。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呀? ”
劉沙是個開朗大方的人,去就去吧。帶著“不可能”的想法去了。呂正操對她説:“我們交換交換意見,談談彼此的觀點,誰也不能勉強誰嘛。 ”劉沙開門見山地説:“我認為我們不可能。因為跟大人物在一起,我受不了拘束,距離太大,我不習慣,恐怕合不來……”“什麼大人物小人物的,都是共産黨員,能有多大距離? ”他打斷劉沙的話,“説來説去,還是要擺開自己的觀點、想法再下結論嘛。 ”
兩人開始講些大道理,從馬克思主義的戀愛婚姻觀點,談到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生活。兩人取得共識:男女雙方必須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夫妻間應坦率、真誠,來不得半點勉強。
此後,他們敞開思想,多次深談。劉沙還去找黃敬了解呂正操的婚史、生活作風等。黃敬認真而坦誠地對劉沙説:“老呂少年時,被迫當過小女婿,外出參加東北軍抗日後,女方主動離去。後來不少人給他介紹對象,因國家淪喪,流亡異地,他不想有個家的拖累。我相信他會格外珍重革命同志間的愛情。 ”
慢慢地,固執而矜持的愛情防線終於被突破。
由相知到相愛,最終結為伴侶,風雨相伴,他們的愛情大樹始終根深葉茂。在“文革”歲月,有人想在劉沙身上找茬,都沒有得逞。
據《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