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1日表示,積極穩妥地通過技術創新解決農產品的供求矛盾,是我國今後確保農產品供應的選擇之一。
這是唐仁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的。
1月31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國家將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對此,唐仁健說,關于轉基因的問題社會各方面都很關心,我國一直採取謹慎的態度,但並不是簡單封堵。因為技術總是要創新、發展。總體上看農產品的供求關係今後也將趨緊。
2008年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項目實施以來,28個轉基因抗蟲棉品種獲得審定,目前轉基因抗蟲棉年種植面積佔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72%;轉植酸繪基因玉米和轉抗蟲基因水稻獲得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品種和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顯著加快。
唐仁健也同時表示,什麼品種可以推廣、可以產業化,國家總的原則是,依法管理、嚴格程序、科學評估。
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開展轉基因生物的環境安全、食用安全、檢測、監測等技術研究,實施全程風險評估和控制,實施嚴格的安全管理和長期生態環境監測,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記者 董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