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國提可持續與平衡發展框架回避根本問題

時間:2009-09-24 13:29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G20今日起在美國匹茲堡舉行領袖峰會。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強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反對保護主義等成為峰會關注熱點。美國拋出的“可持續與平衡發展框架”提案頗受關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美國的提案回避了國際金融失衡的根本問題,或將為美國未來實行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措施做了一個鋪墊。

  世界經濟新框架凸顯貿易保護

  美國總統奧巴馬20日説,他計劃在匹茲堡金融峰會上呼籲建立世界經濟新框架(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提議美國和歐洲等二十國集團重要成員分別改變經濟政策,以平衡世界經濟格局。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理念和戰略都是非常超前的,包括這次提出要主導世界經濟的“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實際上美國要以此來引領未來一輪世界經濟週期。

  框架內容包括,美國增加儲蓄、減少財政赤字,中國減少出口依賴,歐洲則作基本改變以促進商業投資。“這是一種創意,但問題的實質是,出口導向型國家的貿易盈餘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投入美國金融市場,結果美國發行國債借錢消費,造成了世界金融失衡。”中國社科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説。

  他認為,美國提出的這個框架,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藉口,它回避了國際金融體系失衡。貿易分工實際上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很難説調整所謂的全球失衡會否把經濟全球化阻斷,這不符合經濟發展邏輯,出口導向型國家的出現是發達國家把産業轉移出來的結果,也是全球資源有效配置的結果。

  但美國財長蓋特納認為,西方一些大國的領導人表示支援美國提出的一項旨在促進全球經濟更趨平衡的建議。英國首相布朗表示,20國集團大力支援建立新的框架,縮小中國等出口大國的貿易順差,並提高包括美國等負債國家的儲蓄。加拿大總理哈珀亦表示支援全球經濟重歸平衡的建議,稱世界經濟成長不能再僅僅依靠“舉債過度”的美國消費者。

  “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著眼于全球整個宏觀經濟的調整,歐盟和發展中國家以及其他國家不會有什麼異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隆國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樣表示。

  框架涉及到進出口,這是否會引起全球貿易保護的進一步加劇?“這不能等同於貿易保護主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國經濟失衡,儲蓄率低,投資融資都靠資金流入,對外貿易逆差大,自我經濟平衡從長遠來看有一些積極因素,而且美國經濟的平衡有利於匯率和美元幣值的穩定,其他國家持有美元資産心裏會更踏實些。”隆國強説。

  他同時表示,美國平衡經濟,匯率提高的過程可能減少貿易逆差,貿易夥伴對美國的出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影響取決於儲蓄率提高有多快,如果像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一樣快,就會對整個貿易産生很大的影響。

  宋泓則認為,按照美國邏輯,美國要出口,美元要貶值,中國的貿易外匯肯定會受到損失,框架只是為以後美國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做的一個鋪墊。

  “美國推出經濟新框架,肯定以其本國利益為核心,美元在金融風暴中已經驗證了美國在獲利而不是在受損。美國清楚框架中哪一塊對自己有好處,而對別人沒好處,因為它的産業鏈、行業鏈、市場份額、經濟總量等都在全球佔主導,而大家所關心的美國房地産、汽車、製造業在美國佔的比重很小,美國只把最弱的三個板塊的問題告訴全世界,而對最強的、優勢的三個板塊(能源、金融、科技)從來不去論述。”譚雅玲説。

  她認為,美國現在已經從金融危機受害者變成收益者了,美元升值,資本流入。在這次峰會中,美國又要主宰未來世界經濟走勢,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不在一個發展水準線上,美國提出的框架對發展中國家不適合。

  峰會還會回避核心問題

  “前兩次峰會都是迂迴了關鍵問題在走,現在經濟復蘇了,西方根基穩定了,美國又推出了世界經濟新框架,想用輿論來調節市場。”譚雅玲表示,論壇不是組織,不是執行機構,不能解決本質問題,只起到輿論導向作用。

  本月15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和英國首相布朗就“匹茲堡金融峰會應就金融監管拿出具體措施,尤其是在限制金融高管薪酬方面”進行磋商。薩科齊説,應對金融監管做出具體而準確的決策。布朗也對“限薪令”大加支援,他表示,監管措施出臺後,每個國家都應該遵守規則,銀行體系才會平穩運作。

  宋泓表示,這次峰會上金融體系改革雖是被關注焦點,但現在主要關注的是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要有有力的國際金融規章來限制這種過分的國際金融資本炒作,目前這方面的認識還沒有形成。
 
  而且,歐洲和美國在限制金融業高管薪酬問題上仍存在分歧。本月初,薩科齊、布朗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致信給歐盟成員國領導人,要求嚴格限制金融業高管薪酬,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則明確表示反對。

  “歐盟和美國不會有什麼結果的,美國是非常開放的現代金融模式,歐洲是傳統封閉的金融模式。歐洲儲蓄、信貸的東西多一些,歐洲是海外為架構本土為主機板,而美國金融衍生産品、創新多一些,美國以海外為主機板本土為架構。”譚雅玲説。

  但在這次峰會中,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會有所增加,“金磚四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9月4日共同發表公報,提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別轉移7%和6%的份額和股權,以保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投票權。

  目前,美國也正在推動兩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提議,即將該組織執行董事席位從目前的24個降至20個,發展中國家已有席位數量不變;發達國家將5%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轉給發展中國家。

  “話語權增加恐怕不會很明顯,在過去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美國想拉攏發展中國家以度過危機所以提出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現在危機緩和了,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的願望沒有以前迫切。”隆國強表示。

  即使增加了話語權,譚雅玲認為,“發展中國家只是有了説話的平臺,但光説話不行,必須有決定權,而現在發展中國家沒有決定權。奧巴馬假裝很平和,讓你説話,聽你的,但是做決定還是他做主,而允許你説話的同時他又知道了你的戰略方針,他的政策針對性和策略的針對性會更強。”

  對於中國在這次峰會中要努力的方向,宋泓認為,從我們國家角度來看,要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包括利用所謂的全球失衡來為貿易保護開脫,要繼續推進多哈回合談判。此外,在金融監管方面,要呼籲對投機資本進行嚴格限制。(王月金)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