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經濟應對危機考出好成績

時間:2011-01-21 13: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GDP比上年增長10.3%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統計局1月20日發佈了2010年我國國民經濟運作數據,初步測算,2010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為397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6%。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10.3%的經濟增長説明2010年國民經濟運作態勢總體良好,增速由回落趨於穩定。同時,他也強調,2011年物價上行的壓力還比較大,國外經濟的不平衡、不銜接、不協調對中國經濟還是有影響的,我國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還需要下更大的力氣,讓2011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

  結構優化推動經濟增速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經濟調結構取得了積極進展,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上年回落了6.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近年來少見;外貿順差規模連續第二年縮減,2010年下降6.4%;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92%。此外,高新技術産業2010年增長16.6%,增速比上年加快了8.9個百分點。

  馬建堂表示,2010年最終消費加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在92%左右,投資、消費對經濟的推動更加平衡,這取決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結構的協調性增強。其中,包含新興戰略産業在內的高新技術産業增長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了8.9個百分點。同時,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的品質較高,而中西部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快,區域發展的協調性的增強為縮小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縮小沿海和內地經濟發展的差距奠定了一定基礎。

  此外,糧食産量實現“七連增”,連續4年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的水準;節能減排、節能降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等,都為去年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馬建堂表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結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將對轉變發展方式是一個極大的推動。我國已經確定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些宏觀調控措施也有助於2011年的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發展。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速首超城市

  2010年國民經濟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總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919元,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2010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第一次增長速度超過了城市。”馬建堂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在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民生也得到很大改善。其中,城鄉居民收入有了較快的增長,在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0.7%,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則達到17.9%。此外,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加,去年全年新增就業1168萬人,登記失業率是4.1%;國家先後提高了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水準,提高了各種低保補助的水準,不少地方提高了企業的最低工資水準;去年保障房建設也邁出新的步伐,全年新開工保障房590萬套,建成370萬套。

  物價調控今年不能掉以輕心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但是較之前政府確定的消費價格上漲3%的水準仍超過了0.3%。對此,馬建堂表示,從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調控物價的措施還是起到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馬建堂強調,但是面對國外若干發達經濟體採取量化寬鬆的政策,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中國累積物價上漲的較多貨幣條件,以及諸如勞動力、土地資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對於2011年的物價走勢也不能掉以輕心,2011年消費物價仍然存在著上漲的壓力。

  馬建堂同時也表示,2011年同樣存在著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有利條件。糧食生産的“七連增”使各級糧食庫存達數千億斤、工業領域,特別是製成品,從總體上處於供大於求的格局、決策層已決定於2011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實時調整有利於控制貨幣的流通量,有利於控制貨幣流動性。

  馬建堂説:“如果説2010年我們的信心變成了貨幣、變成了黃金、變成了經濟回升,2011年我們有能力、有條件,也有信心控制物價上漲,物價上漲一定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相對穩定的水準。”(周小苑)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