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資料
 
 
郭冠英談《張學良傳》製作過程

  時間:2001-10-23 15:36    來源:     
 
    據天津日報報道《世紀行過———張學良傳》是郭冠英等人費時多年製作的一部傳記片。早在2000年6月,張學良百歲壽辰之後,該片首次推出即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播出後好評如潮。因為這是張學良先生以口述的方式第一次把自己的情況告知世人。日前這部傳記片的製作人接受採訪時,講述了這部電視片的製作經過。以下為這次談話的節選。

  善心人出鉅資

  不小的製作費是我的製作夥伴王念慈的一位朋友捐來的。

  我一直催王念慈早點把這節目賣掉,但她標準很高,根本不急著把它“嫁”出去。直到張學良百年了,剛好王念慈也與電視臺談好了,因此這瓶從世紀前窖藏到世紀初的陳酒終於得以分享大眾,也真合了《世紀行過》的題目。

  最令我感動的是,捐資人看完了節目(他也是從未看過,這次同大家一起看),叫王念慈向我轉達他的謝意。這很有“做菩薩”的感覺,明明是他幫助了我,該我謝他,而他可能認為我把他的錢用到了正當的地方,做了對社會有益的事,所以反過來謝我。

  張學良的部下幫了我

  有人問我該片做了多久?很難説。花了1年,但準備、研究、思考、待機,可以説花了10年。

  張學良的部屬寧恩承,他年歲最大,在片子中講的故事最多,也講得生動清楚。他比張學良大一歲,還告訴我對張學良不能以常人度之,因為我抱怨張學良對他和王鐵漢這些人的輕視態度。晚年寧恩承每年仍去夏威夷向老長官祝壽。旁邊人不知分量,寧有時吃了閉門羹,據説他一人在張的公寓下面的花園徘徊等待見面,別人見了都不忍,但寧卻處之泰然。

  趙四小姐護夫甚嚴

  見到張學良,他對我仍很熱情,以前的誤會好像忘了,我則想伺機把一些話説清楚,但苦於沒有機會。我知道必先打通趙四這一關,但她則説:“我們對你沒什麼,但你是記者,言談必錄,這就不好辦了。”我知道要説服趙四不太可能,第一,她主觀性極強;第二,她基本上就不喜歡與外界“分享”她的先生;第三,50年幽禁帶來的恐懼仍有影響。最主要仍是張學良,日漸老去,外界資訊斷絕,或僅取片斷,無法做完整性思考。我這10年雖盡力突擊,反覆衝鋒,屢敗屢戰,門開了又關,終不敵他們患難50年夫妻之情與長久拘禁的歷史環境,敗下陣來。

  給張學良準備“大字報”

  問題是我擬的,我知道張眼弱耳背,故寫了“大字報”給他,每個字都有一寸見方。所以有觀眾不解他老是捧個白的東西在幹什麼,以為他在讀講稿,其實他是在看問題,我每點都為他想好了。

  訪問做了3次,每次約2小時。

  張學良談到了對內戰的反對,對蔣介石的評價等,這些對於歷史學者來説,大部分是已知的事的活驗證;對廣大觀眾來説,則是大部分未知的事的新教育,其衝擊是很大的。

  不過我也不能老王賣瓜,我想看了這片子會感動的多是中年以上的中國人,對E時代的年輕人來説,張學良及東北已是遙遠的上一代事了,要他們重新認識中國的歷史,其困難度也許並不亞於我與趙四的溝通。尤其是如果我們要引起年輕人對歷史的興趣,要從“你知道張學良是林徽因的殺父仇人嗎?”這句話開始,還實在有點滑稽悲哀。

  張學良驚嘆長征

  採訪時,張學良説的有些話是我們事先沒有想到的,譬如説他對紅軍長征感到極為震動,曾對其部將們説:“我們都是帶兵的人,誰能把軍隊帶成這個樣?這麼苦還不都帶沒了?為什麼紅軍能做到?那就是因為他們有他們的主義、有他們的思想,他們是一致的。而我們(指舊式軍隊)則不過是吃飯罷了。”

  張學良為什麼不回大陸

  據我所知,張學良對發動西安事變至死不渝,許多歷史學家如唐德剛就認為,蔣家王朝的滅亡和新中國的建立與西安事變並無直接關係。張學良對蔣介石的獨裁專斷也一直很不滿。張學良在抗日心切之下還想加入共産黨,他與蔣的關係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仇”。

  張學良的不回大陸也與他曾經的政治理念無關,歡迎他回鄉是中國人共同的願望。張學良的不回去實在是因私人因素,蹉跎過了時間,他自己一直在説“想極了東北”。

  張學良一直説他最佩服的就是周恩來,周恩來也一直想營救他,至死都唸唸不忘,但也不敢操之過急,怕張遭楊虎城的下場,但50年代周也曾傳話給蔣,要他不要殺張,“否則大家將來也不好見面”。

  
 
編輯:system    
 
 
  www.china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