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資料
 
 
歷史,永留心中——在臺灣感受張學良

  時間:2001-10-16 08:46    來源:     
 
    新華網臺北10月14日電(記者廖翊 向劍幗)“張學良先生病危!”島內媒體以最快速度報道了這一消息。

  這幾天,打開臺灣的電視和報紙,都可看見有關張學良先生的病情報告及生平介紹。遠在夏威夷的張學良,牽動著臺灣同胞的心。

  “張學良先生是我的前輩,也是我的東北同鄉,這段日子我一直關注著他的病情,希望他能轉危為安。”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梁肅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梁肅戎告訴記者,他是十年前為張學良先生做九十大壽時開始與他交往的,此後兩人過從甚密,張學良先生真實、坦率的個性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逢年過節,他還常去張學良先生在北投的住所包餃子,做春餅。兩人在一起無話不談,其中包括張學良先生本人在“西安事變”中的那段歷史。“張學良先生很謙虛,他説,功臣不敢當,這是我的份內事。”

  張學良先生移居夏威夷後,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繫。一九九八年,梁肅戎還親自去夏威夷為張學良祝壽。他告訴記者:“那年張學良已是近百歲了,很想念東北老家,對家鄉的一切都記得很清楚,還問起東北大學的情況,因為東北大學是他一手創建的。他跟我講,很惋惜這六十多年沒能為國家做貢獻,希望中國能夠統一。”

  談到病危中的張學良,梁肅戎説,“人生總是百年而已,他已享高齡,應是無憾。張學良先生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有目共睹,作為他的晚輩,作為他的老鄉,我引以為榮。”

  張之宇女士是一位定居於美國的自由撰稿人,從一九九0年起,為寫作《口述歷史》一書,她頻繁往來于美國與臺灣之間,並與張學良先生和趙四小姐住在一起。直到張學良移居夏威夷後,她依然與張學良一家在一起。記者撥通了張之宇女士在美國田納西家中的電話。

  張女士對記者説,“有這樣一個接觸歷史人物的機會,我十分珍惜。張學良先生有著很好的記憶力,説話很幽默,時常説笑話,對我們很親切,象待孩子似的,但他本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有著很強的自控力。”

  張之宇説,希望通過與張學良一家的共同生活,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下感受這位歷史人物。她表示,“在長達六年的生活和接觸中,我們結下了很深的友誼,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我很尊重張學良先生。”

  與張之宇女士相比,臺灣記者戴(草頭下加錄)小姐雖然沒有長時間親身接觸張學良先生的經歷,但短短的一次面見卻同樣給她留下了永久的震動和記憶。

  戴小姐是去年赴夏威夷報道趙四小姐的去世時見到張學良先生的,“我遠遠地看見張學良先生坐著輪椅來到殯儀館參加趙四小姐的遺體告別儀式,他戴著一頂帽子,進來後一直沒有説話,但在告別過程中他突然放聲喊了一聲,大意是不願趙四小姐離開他。”戴小姐説,“在這種場合我們不可能採訪張學良先生本人,但我不僅感覺到了他與趙四小姐的真摯感情,還可以強烈地感覺到他所受到的無比的尊重。”

  戴小姐向記者描述了她親眼見到的一個場景:張學良先生在參加完告別儀式後被輪椅推出殯儀館,正待上車時,一個四、五十歲的壯年人衝出人群,大跨步地搶到張學良先生面前,挺直腰桿,“啪”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個鏡頭,叫我感到非常震撼!”戴小姐動情地説,“這一刻告訴我,也告訴所有的人,張學良是一位將軍!”
 
編輯: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