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歷史回眸
 
 
世紀少帥張學良

  時間:2001-10-15 20:08    來源: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這首描寫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東北淪陷在日本侵略音的鐵蹄下,東北人民在流亡中思念家鄉的歌曲,曾感動過無數中華兒女。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歌聲,旅居美國夏威夷的一位中國老人都會為之怦然心動,任思緒飛向那萬里之外白山黑水的故鄉。他,就是張學良。

  2000年6月3日,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度過了他的百歲華誕。對張學良來説,儘管人生旅程已走過百年,但波瀾坎坷的一生,卻歷歷在目……

  1901年6月3日(農曆4月17日),張作霖的原配夫人趙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張學良,意思是學習西漢開國元勳張良。後來,因“張良乃漢朝大臣,臣者,卿也”,於是取別號為“漢卿”。張學良是張作霖的長子,從小機敏過人,深得父親喜愛。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藍鋼皮專列”經過瀋陽郊外皇姑屯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交匯口時,被日本關東軍炸死。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張學良子承父業成為東北的統治者,他大刀闊斧地對東北的軍政實行改革,時刻不忘報殺父之仇。為了國家的統一,張學良從大局出發,在他就職的當天,便通電蔣介石等人,明確表示自己愛國愛鄉,決不會賣身投靠日本人。後幾經商談,決定於1928年12月29日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號令。

  1930年蔣(介石)馮(玉樣)閻(錫山)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發表和平通電並率兵入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又一次助蔣統一,被任命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此時,日本已作好準備在中國全面下手,先佔領東北,進而佔領全中國。在國家、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刻,中國卻內戰不斷。1931年7月,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武力統一政策。8月16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無論日軍在東北如何挑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于不顧。”張學良將此電報下發東北各軍政長官。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擊瀋陽北大營,由於沒有遇到中國軍隊的抵抗,日軍很快佔領了瀋陽,並不斷擴大戰果。不久,東北1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淪喪,3000萬同胞處於日寇的鐵蹄下。“東北王”張學良成了“不抵抗將軍”。

  1934年,張學良被蔣介石派往陜北“剿共”。東北軍背負著國破、家亡、不抵抗的恥辱,在與紅軍的戰鬥中連續失利,動搖了張學良“剿共”的決心。1936年,他與紅軍秘密接觸,達成了停止內戰、“逼蔣抗日”的協定。與此同時,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多次苦諫,勸説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均遭拒絕。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經過週密策劃,派兵前往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實行兵諫,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並向全國發出通電,解釋事變原由,提出抗日救國八項主張。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以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組成的中國共産黨代表團應邀前往西安參加談判,並最終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不顧眾人勸阻,親自送蔣介石返回南京,以維護蔣的領袖威信。張學良將蔣介石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國民政府,但是,等待這位“聖誕老人”的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然而,為了這一天的早日到來而身陷囹圄的少帥,卻不能親赴前線,將一腔熱血灑在抗日的戰場上。由於戰局的變化,張學良不得不向內地轉移,趙四小姐因孩子年幼,留在上海,後轉往香港。夫人于鳳至隨丈夫顛沛流離。1940年,于鳳至患乳腺癌無法繼續陪伴,趙四小姐將年幼的愛子托給在美國的朋友,來到張學良身邊。于鳳至赴美國就醫,後定居美國,張學良與夫人這一分別竟成永訣。1946年11月2日,張學良經重慶被秘密解往臺灣。新中國成立前夕,西安事變的另一位主人公楊虎城將軍被秘密殺害。

  張學良被押解到臺灣後,首先被送到新竹的井上溫泉,後轉移到臺北附近的陽明山。1959年春天,雖然被結束“管束”但仍以“對張學良負責,仍需派‘誓員’保護”為由,繼續對他進行監視,張學良並未獲得真正的自由。自從被囚禁後,張學良一直居無定所,經常“轉移”。解除“管束”後,張學良遷到臺北市北投的一所為他新建的別墅居住,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1964年,張學良與于鳳至離婚。同年7月4日,時年64歲的張學良與52歲的趙四小姐這對相知、相戀、相伴了36年的有情人終於結為夫妻。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對張學良來説,一個時代結束了。臺灣進入蔣經國時代,張學良的處境比原來寬鬆了一些。1980年10月20日,在蔣經國的安排下,張學良乘專機前往金門島參觀。在距大陸最近的古寧頭,張學良被領到一架高倍望遠鏡前,他瞇起眼睛,眺望久別的祖國大陸,當身邊的人間他有何感受時,張學良答道:“風光很好。”張學良從金門回到臺北後,在給親友的信中,引用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望大陸》詩句的前兩句:“葬我于高山之顛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其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1990年6月1日,由張群等人發起,在臺北圓山飯店崑崙廳為張學良公開、隆重地舉辦九十壽慶。從這一天起,張學良在被囚禁半個多世紀後重新獲得了自由。1995年,張學良夫婦定居美國夏威夷。晚年的張學良對別離多年的東北老家唸唸不忘。但他説:“雖然想回去,但就怕感情上的衝擊使我受不了。”

  2000年6月3日,是張學良百歲華誕。6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電並贈送花籃,祝賀老人百歲華誕,江主席在電文中遙祝老人“善自珍重,頤養天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也給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發了賀信,並送了花籃。

  西安事變早已走入歷史,但是張學良的魅力依舊。世界開發銀行計劃撥款1億美元在檀香山建立張學良將軍公園和張學良文物館。同時,檀香山市長宣佈,今年6月3日為張學良將軍日,以尊崇這位百歲老人歷史的成就與貢獻。

  晚年的張學良更加希望祖國統一,1991年5月,他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説:“我衷心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非常反對分裂。……這是我最大的希望。”
 
編輯: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