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報道
 
 
郭松齡孫子回憶張學良:我後悔沒有帶上那面銅鏡

  時間:2001-10-22 08:36    來源:     
 
    如果郭松齡在

  我現在就不會這樣為難了

  如果郭松齡在

  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師友郭松齡的長孫追憶與張學良臨終一個月前的相逢

  檀香山,萬里之外的陌生土地,一位101歲的老人在這裡默然故去,卻在十幾億中國人的心中激蕩起情感的波瀾。本週,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的名字無數次地被人們提起,接著,必然是一陣由心底升起的衷心敬仰。

  這張攝於今年8月26日的照片,很有可能就是張學良先生生前與別人的最後一張闔影。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張學良先生在逝世前一個多月時還很有精神,他凝視著鏡頭,目光溫和安詳。

  合影上的另一個人郭泰來和張學良頗有家傳淵源,他的爺爺,就是被張學良稱為“影響我一生”的一位亦師亦友的人物——郭松齡。

  -張學良經常説

  郭茂宸就是我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對郭松齡這個名字都不會感到陌生。郭松齡,字茂宸,比張學良大18歲,是張學良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老師。

  因反滿清和反軍閥而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的郭松齡,是早年的同盟會會員。兩人結識以後,志同道合,相見恨晚,情同骨肉。那時,張學良很欽佩郭松齡的為人和作風,而郭則因“見張是一個頗有愛國思想和進取心的青年,可以造就成國家有用之材,因此經常向張學良灌輸‘練精兵,禦外侮’等愛國主張,並勸張學良訓練新軍,以期借助張學良的地位和實力,實現自己改造奉軍之夙願”。

  大半個世紀之後,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的時候,張學良回憶起往事,認為郭松齡是“影響我一生”的幾個人之一。

  張學良説:“我父親常常説這樣一句笑話,除了不能和郭松齡睡以外,你大概吃點什麼東西都會惦記他。”

  而張學良當時形容自己與郭松齡關係的説法是:“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

  -如果郭松齡在

  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張學良畢業後,張作霖讓他帶兵,張學良提出郭教官當助手,張作霖同意了。

  張學良和郭松齡兩人之間,“不只是相知,而且相諒”。雖然兩人有時也爭論得面紅耳赤,但之後誰也不抱成見。

  1925年,郭松齡發動了著名的反奉戰爭。對於郭松齡的愛國正義行動,張學良是同情的,但要讓他反對自己的父親,張學良還是做不到。由於日本的出兵干涉,反奉功敗垂成,郭松齡夫婦被害。

  張學良對於郭松齡夫婦的死十分痛惜。據張學良的隨從副官周文章回憶説:張學良一得知郭松齡被俘消息,就命人擬電報稿,叫將郭氏夫婦解到他的司令部來,然後打算送到國外去深造。但“未等電報發出,已聞郭氏夫婦遇害了。張學良看完郭松齡夫婦遇害的電報,跺了跺腳,嘆了口氣説,‘完了’”。張學良還將總部送往各部傳示的郭氏夫婦屍體照片及文件,批了“以火焚之”四個大字,不忍見郭氏夫婦的慘狀。

  張學良後來經常懷念郭松齡。1927年,由於韓麟春指揮失誤,奉軍遇到困難,張學良當時就對部下劉鳴九等人説:“如果郭松齡在,我現在就不會這樣為難了。”1981年,“九一八”事變50週年的時候,張學良在臺灣還唸唸不忘地對記者説:“如果那時郭松齡在,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父親生前願望

  就想送張學良一面銅鏡

  郭泰來説:“爺爺郭松齡死後,張學良來到我們家,給我曾祖父母跪下並流著淚説:對不起,我沒有保護好郭大哥。我的曾祖父一共有三個兒子,郭松齡,郭任生,郭大鳴。郭松齡曾經有一個小女兒,但不幸因病夭折了。我的父親郭洪志本是郭任生的長子,但因為郭松齡沒有子嗣,就由張學良親自主持,把我父親過繼給了郭松齡。那時候我父親大概是6歲。”

  解放後多年來,郭洪志老人一直千方百計地想和張學良取得聯繫,重新續接上兩家的這段近乎親情的緣分。但因為張學良當時在臺灣被幽禁,始終沒能聯繫上。

  郭泰來説:“在張學良九十壽辰的時候,我父親想送他一面銅鏡,取‘鏡可鑒人’的寓意。但是這個願望直到我父親去世,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郭洪志1990年因白血病去世了,1993年,郭泰來買了一面銅鏡,一直存放在家中。郭泰來説:“當時我想,我總會有機會能見到張學良的,到時候我就要將父親的這份心意轉達給他。”

  -我們直奔教堂不料撲了一個空

  這面銅鏡如今依然留在郭泰來的家中。郭泰來根本沒有料到今年的那次美國之行真的可以見到張學良,自然沒有帶上銅鏡。而當他見到張學良的時候,還承諾了下一次的拜訪……

  今年8月,身為北京工美集團董事長的郭泰來因一項商務活動來到美國。無意中與人聊起與張學良的這段歷史淵源,大家都很興奮。夏威夷當地華僑組織負責人十分熱心,恰逢星期日,他就帶著郭泰來直奔張學良常做禮拜的教堂。

  然而,教堂裏並沒有張學良的身影。據張學良的教友們説,原來經常可以見到張學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教堂,一處是張學良夫婦倆經常去散步的海邊。但自從去年趙四小姐去世後,張學良的身體與精神狀況下降得厲害,已經很長時間沒來教堂做禮拜了,平時基本上也不見客。

  在不少熱心人的指點與幫助下,郭泰來終於在一家養老院裏見到了張學良。

  -他正打著點滴

  坐在輪椅上與我合影

  郭泰來走進房間的時候,張學良正坐在輪椅上打點滴。

  郭泰來説:“我當時的心情真是非常複雜,一方面我希望他非常清醒,能聽懂我説的話;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很擔心,因為張學良是個性情中人,萬一他激動起來,影響了他的健康,我不就該後悔死了麼?”

  郭泰來輕步走上前,趴在張學良的右耳朵邊説道:“我是郭松齡的孫子,向您問好,代表我們全家向您問好,祝您身體健康!”

  站在一旁的大夫提醒郭泰來説:他的右耳朵不行。郭泰來趕緊又換到張學良的左邊,重復説了一遍。張學良沒説話,但是點了點頭。

  郭泰來回憶著説:“當時我去的時候,雖然他正在接受治療,沒有交談,但我覺得他是清醒的。或許只是我的感覺,但我看到他的眼神在閃動。他那時候的精神狀態給人的感覺還是很精神,很安詳。看到他100多歲了還那麼精神,我就像見到我的爺爺一樣,特別親切和欣慰。拍完照後告辭的時候,我對他説:下一次我還來看您……”

  -我穿著沙灘褲心裏直犯嘀咕

  “我這等於是實現了三代人的夙願,真是沒想到。”

  現在郭泰來回憶起這次意外的相逢,依然是一臉的興奮。因為家族淵源,對張學良的仰慕之情是從小就紮在郭泰來心坎裏的。在史冊中,一個人的名字能和“扭轉時局的關鍵”這樣的評語連在一起,這是何等的傳奇!

  “我沒想到真能有這樣的機會。你看照片上我甚至還穿著沙灘褲,其實那天還差點兒穿拖鞋出門呢。當時我很猶豫,難道我就穿這樣去見張學良嗎?好像太不禮貌了。可別人都勸我説沒關係,一來在夏威夷都是穿這身裝束上街;二來你們這不是親屬見面麼,和一般正規的會面不一樣,趕緊去,別錯過好機會,這麼著我就去了。”

  -祖國大陸去的探望者我也許是最後一批

  郭泰來沒有想到,居然能在這樣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張學良,了卻了一樁三代人的夙願;當然,他也沒有想到,這一面竟是訣別。

  “張學良病重住院的時候,我正好在福州開會,美國朋友打來電話,我還托朋友替我送一隻花籃。接著新聞裏又報道説張學良拔掉氧氣管後精神有所好轉,我母親和我通電話時就很擔心會不會是迴光返照。後來,就接到張學良逝世的消息。”

  郭泰來説:“説實話我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很吃驚,因為我去見他的時候,雖然知道他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但看他的精神狀態總覺得應該還能再活好幾年,沒想到……也許,我就是從祖國大陸去探望他的人中的最後一批了。”

  張學良先生的葬禮將於10月23日在檀香山的博思威克殯儀館舉行,之後還有一項公祭活動。郭泰來説,雖然他不能趕到檀香山去親自參加葬禮儀式,但他已經和美國的友人約好,在那一刻,他將在大洋的這一端,在張學良先生魂牽夢縈的故土上,同時開始悼念的儀式,緬懷這位民族的英雄,可親的長輩。
 
編輯:system    
 
 
  www.china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