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廣州起義(1895)

  時間:2006-09-01 09:44    來源:     
 
 

王氏書舍。
興中會在廣州創立的秘密機關之一,也是廣州起義的指揮部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1895年2月興中會香港總部成立後,即著手籌劃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議定孫中山前往廣州專任軍事準備,楊衢雲駐香港負責籌款、募兵及運輸槍械。孫中山偕鄭士良、陸皓東、鄧蔭南等到廣州後,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從秘密和公開渠道進行起義籌備工作。首先成立興中會廣州分會。機關設在雙門底王氏書舍,發展會員,迅得數百人入會。發起成立公開團體農學會,以研討農桑新法為號召,藉以掩護興中會活動,得到廣州一些著名官紳的支援。

  3月孫中山到香港同楊衢雲、謝纘泰、黃咏商等商定起義方略,計劃以奇兵襲取廣州。孫中山返穗聯絡各路力量,具體籌備。由程奎光負責聯絡水師官兵,鄭士良聯絡廣州、花縣、英德、清遠等地會黨,李杞、侯艾泉聯絡香山、順德等縣綠林策應,廣州一帶的遊勇、防營,潮、惠等地會黨也得到聯絡。孫中山在廣州東門外鹹蝦欄張公館、雙門底聖教書樓後禮堂設立機關,貯藏文件、武器,接納往來同志;在珠江南岸洲頭咀設置由美國化學師奇列負責的炸彈製造所,組成由陳清負責的炸彈隊,購置小火輪為運輸工具。楊亦在香港招募散勇、工人成軍,黃咏商變賣蘇杭街洋樓一所以充軍費,余育之慨助軍費萬數千元,何啟起草英文宣言,朱淇起草中文《討滿檄文》,並多方遊説英、日、德在港人士,謀求支援。

  8月底起義準備工作大體完成,決定在陰曆九月初九日(陽曆10月26日)重陽節正式舉義。10月10日興中會在香港商議籌備起義後成立臨時政府,孫中山顧全大局,選舉楊為總統。重陽節前夕,起義準備就緒,候命待發。陸皓東製作青天白日旗為旗幟,決定以“除暴安良”為號召,臂纏紅帶為暗號。

 陸皓東(1867-1895),中山先生的摯友,“翠亨四傑”之一
廣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失敗後不幸被捕,壯烈犧牲

  至約之日,廣州附近各路隊伍到達廣州,而楊發密電告訴起義人員、軍械不能按期到達。孫中山慮誤期泄漏消息,立即用暗語復電楊“貨不要來,以待後命”,並迅速與陳少白先後離開廣州。孫中山經香山、澳門到香港,陸皓東等則被捕。楊接到孫中山的電報後,因軍械已上船,仍派朱貴全、丘四等人隨輪船到廣州。28日船抵廣州時,朱、丘等40余人被捕。起義計劃全部遭到破壞。清朝政府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陸皓東、朱貴全、丘四等被殺,程奎光病死獄中,孫、楊、陳等均被懸賞通緝。後孫中山稱“乙未九月九日為予第一次革命之失敗”。
 


(來源:央視國際)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