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_新版推出一週年紀念專頁
字號:
“天涯明月”,我們能在台灣網上相逢嗎?

  時間:2002-05-30 19:44    來源:     
 
 

 “垣上草”(網名) 江西省新餘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作者稱:本文所述實屬親身經歷,如有問題願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台灣網是一位網名叫“天涯明月”的臺灣網友介紹給我的。


  我是在ICQ的聊天室裏遇到“天涯明月”的。那天,我一進聊天室就發現被周圍一大堆用英語交談的人包圍了,正琢磨著要退出時,看到一堆英文ID中有一個中文網名,那就是“天涯明月”,我便與之攀談起來。“天涯明月”使用的是繁體漢字,一問才知是位臺灣同胞。第一次交流便很融洽,我發現他對大陸的時事、文化和時尚都了解得很多,便有些奇怪,問他是不是經常逛大陸的網站。他説,是的。我問他,看得習慣簡體漢字嗎?他説,差不多吧,再説現在許多網站都有繁體版的。


  通過這次聊天,我們成了網友,均把對方加入了ICQ的好友名單。此後,一上線便能相遇。聊的內容也就多了起來。閒聊時少不了要相互推薦了一些網站。他第一個向我推薦的就是“台灣網”。他説:“這是我最喜歡去的大陸網站。‘中國臺灣’這個名字很好,很親切,很吸引人,讓人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打開了他傳給我的網址,點擊進入了“台灣網”。作為一個對臺灣資訊一直都很感興趣的網民,一瀏覽這個網站,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台灣網的新聞準確、及時,其評論以深度、廣度和權威性見長。站內許多文獻性的資料,對於喜歡舞文弄墨的我來説,也成了到論壇去灌水的“秘密武器”。


  “天涯明月”經常光臨台灣網,不時就站內的文章跟我交流,有時還發表些看法。我也就時不時會去站內瀏覽一番,當然,只是抱著一個樸素的想法,既然是朋友,就該多了解一些與他相關的內容,那樣才有共同語言。而台灣網毫無疑問是一個全面了解臺灣的“窗口”。


  有一次,我們偶然地聊到最喜歡看站內哪個頻道。我喜歡看站內的評論,他的喜好則讓我有些不解──他最喜歡瀏覽站內的“尋親熱線”。我以為他想尋找大陸親友。他告訴我説,不是。然後,他解釋説:“我爺爺祖籍在大陸,是江西的一個小村莊,親友大都在那裏,比起那些尋親的人來説,我們是很幸運的了。”


  “可這跟你常去看那些尋親貼子有什麼關係呢?”我問。“因為我想理解爺爺。這些帖子讓我很感動。看到那些隔了半個多世紀仍飽含著濃郁親情、友情的尋親貼子,我就能懂得爺爺的心理了,就理解他為什麼老是惦記著要去大陸探親訪友了。”他沉默了好一陣,又發來資訊説:“我爺爺就在我旁邊。他喜歡看著我去逛大陸的網站,還非得讓我去故鄉江西的資訊港,説‘不要不認得家了’。他的眼睛不行了,要靠我念給他聽。”


  我被他這番平靜的話打動了,半天才想起發過資訊去,請他代我向他爺爺問好,還告訴他我就是江西人。


  “天啊,我們是老鄉。爺爺説真想聽一聽你説家鄉話。”他發來了資訊。我説:“好的,以後我們可以語音聊天。”


  可沒想到,語音聊天竟一直沒實現。有一段時間,我很忙,半個多月沒上幾次網,上網也沒碰到“天涯明月”。最為糟糕的是,我的電腦中了“木馬”,無奈只有格式化硬碟,重裝系統。等重上ICQ時,才發現自己把密碼給忘了……


  從此,在網上就再也沒碰到過“天涯明月”。到以前去的ICQ聊天室去找過幾次,也沒能碰到。時間一久,這事就作罷了。只是有時想起來,隱隱對那位想聽鄉音的老人有一份歉意。


有時,看到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便會想起那位名叫“天涯明月”的臺灣網友,以及他那想通過網路一解鄉愁的爺爺。我想,在網路時代,鄉愁也是一張網,將一些誰也不能割捨的情感緊緊地聯結起來了。


“天涯明月”,你能看到我這篇文章嗎?但願我們能在台灣網上再次相逢!我是多麼想與爺爺語音聊天呀!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