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協會長汪道涵撰文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二十週年

  時間:2008-06-06 11:23    來源:台灣網     
 
    據北京日報報道,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海峽兩岸同胞骨肉分離,則是本世紀最慘痛的心史。香港回歸了,澳門也即將回歸了,人類很快進入21世紀,全體中國人有理由希望臺灣問題早日解決,祖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

  1月10日出版的《兩岸關係》雜誌1月號發表了海協會長汪道涵的文章,題為《光輝的文獻歷史的篇章》。這是汪道涵應邀為全國臺灣研究會主編的《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20週年論文集》撰寫的序言。

  文章説,20年來,在《告臺灣同胞書》基本精神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導下,大陸方面為發展兩岸關係作出了極大的努力。在各方面的巨大壓力下,臺灣當局也于1987年11月開放臺灣民眾來祖國大陸探親、探病、奔喪。兩岸之間長期的軍事對峙局面已見緩和,相互隔絕的狀態開始解凍。兩岸的民間交往和各項交流活動得到蓬勃的開展,經貿合作和文化、學術、體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已經認識到,“實現國家統一,有利於發揮兩岸各自的發展優勢,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各國競先爭進中不落他人之後。這的確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命運,也是臺灣前途之所寄”。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通過政治談判解決兩岸分歧,全面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已成為廣泛的共識。無須諱言,對一個中國原則,有些人還有疑慮。我們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臺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汪道涵在文章中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1998年10月我在會見辜振甫先生時提出,如果臺灣方面現在開始政治談判程式性商談還有困難,在此之前雙方可先進行一切有利於和平統一、有利發展兩岸關係的對話,包括政治對話。所幸的是,我們已就兩會之間進行對話問題達成了共識。我希望,通過兩會加強對話,包括政治對話,為兩岸實現政治談判程式性商談創造條件,增加共識,從而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文章最後説,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海峽兩岸同胞骨肉分離,則是本世紀最慘痛的心史。香港回歸了,澳門也即將回歸了,人類很快進入21世紀,全體中國人有理由希望臺灣問題早日解決,祖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

  正如《告臺灣同胞書》所説的,“臺灣同祖國的分離,是人為的,是違反我們民族的利益和願望的,決不能這樣下去了。每一個中國人,不論是生活在臺灣的還是生活在大陸上,都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繁榮負有不容推諉的責任。統一祖國這樣一個關係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現在擺在我們大家的面前,誰也不能回避,誰也不應回避”。

  我們衷心希望臺灣方面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正視兩岸同胞的呼籲,為發展兩岸關係、尋找實現祖國統一之路作出應有的貢獻。(1999年資料)

 
編輯:楊永青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