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協負責人就“汪辜會談”三週年發表談話 (1995-4-28)

  時間:2008-06-05 13:20    來源:國臺辦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負責人今天就“汪辜會談”3週年發表談話如下:

    3年前,海峽與臺灣海基會舉行了兩會領導人的首次汪辜會談。這次會談,實現了海峽兩岸40多年來受權民間團體的高層人士首次公開接觸商談,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對兩岸關係的平衡發展産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

    汪辜會談簽署了共同協議等4項協議,為會談的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定了位,規劃了兩岸經濟交流、能源資源開發與交流、文教科技交流等事項,建立了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指出的是,這次會談前,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了口頭共識,為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奠定了重要基礎。

    汪辜會談後的3年裏,海協與海基會的協商與合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也經歷了許多曲折,出現了不少反覆。特別是去年6月以來,由於臺灣當局某些人利用外國勢力進行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使兩會商談的基礎和條件遭到了嚴重破壞。

    3年來,海協始終積極推動全面落實汪辜會談協議,鞏固與發展會談的成果,以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體現了極大誠意。1993年8月,我會提出了落實汪辜會談協議各項商談的時間表,主張在進行事務性商談的同時,要及早進行經濟科技議題商談,以推動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但是,臺灣方面卻一直以各種藉口阻撓協商經濟科技議題;同時,在事務性商談中極力謀求達到其製造“兩岸分裂分治”、“兩岸對等政治實體”的目的;並玩弄所謂“連環套”手法,拒絕簽署已商定的事務性議題協議,致使兩會協商一再出現波折。

    3年來,海協一直重視推動兩會高層人士會晤,以加強溝通與合作。繼促成舉行首次汪辜會談後,海協自1994年2月起,又多次提出儘早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經借此增進了解,推動兩岸經濟等各項交流與合作,不斷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然而,儘管我們一再就此呼籲,但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臺灣方面卻一直以“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為藉口予以搪塞、推託。在兩岸同胞的努力下,直到去年5月,臺灣方面才不得不同意舉行這項會談。為準備第二次汪辜會談,我會唐樹備常務副會長專程赴臺與海基會負責人進行第一次預備性磋商,兩會就汪辜正式會談的地點、日程和議題等達成了書面協議。但幾天以後,臺灣當局領導人就跑到美國,公開發表政治演説,從事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尋求外國反華勢力的支援。臺灣當局領導人的行徑,違背了臺灣當局以往作出的關於“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承諾,極大地損害了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嚴重毒化了兩岸商談的氣氛,破壞了兩會商談的基礎,迫使第二次汪辜會談和兩會各層級商談不得不全面中止。造成這一局面,臺灣當局負有全部責任。

    我們已多次鄭重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符合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是海協為之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如果臺灣當局真的希望恢復第二次汪辜會談,就必須在行動上停止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只有拿出實際的行動,才能真正取信於人。目前的關鍵是,臺灣當局必須以實際行動真正站到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上來。

 

 
編輯:楊永青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