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唐樹備談兩岸關係和兩會聯繫與接觸問題 (1998-2-1)

  時間:2008-06-05 15:02    來源:國臺辦     
 
    新春前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接受本刊記者的採訪,就兩岸關係和兩會聯繫與接觸等問題作了回答。

    問:請您對l997年兩岸關係發展情況和特點作回顧與評估。

    答:1997年是中華民族現代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而又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裏,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取得包括中美關係改善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這些對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的推進産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去年是海峽兩岸關係總體上趨向穩定的一年。這是因為,經過 l9956月以來的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和中國政府在國際外交領域的持續努力,外國反華勢力企圖插手臺灣問題的圖謀受到更多的遏制,臺灣分裂與“臺獨”勢力在國際上以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活動更加困難。這就有利於海峽兩岸同胞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努力,是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的。

    但是也要看到,臺灣當局謀求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的所謂“拓展國際空間”的活動還在繼續;臺灣的分裂與“臺獨”勢力利用臺灣地區政治體制改造,幻想通過公民投票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他們還加緊對臺灣文化、教育進行改造,企圖削弱臺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和與祖國的文化聯繫。這些構成去年兩岸關係中的消極方面,並可能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增加新的複雜性。對此,兩岸同胞應保持警惕。

    去年 7 1日,香港回歸祖國,港臺關係成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為有利於保持港臺兩地的經濟發展與共同繁榮,維護臺灣同胞在香港的正當權益,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基本法”和“錢七條”的精神,妥善處理了“九七”前後港臺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港臺之間的直接“三通”和各項民間交流交往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併發展,香港繼續在兩岸關係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這對促進兩岸關係趨向穩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構成兩岸關係整體趨向穩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去年兩岸關係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兩岸經貿交往、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繼續有所發展。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日益熱絡,層次不斷提高,111月,臺胞來大陸 176萬人次,預計全年可達 190萬人次,將再創歷史新高。兩岸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112月,祖國大陸入臺交流項目 1262項,8430人次,較上年增長 30 4%和 49 3%。兩岸間接貿易額持續增長,110月,兩岸貿易總額達 155 1億美元,其中大陸輸入臺灣 265億美元,臺灣輸入大陸 128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 74%、197%52%。臺商來大陸投資的項目和金額仍有所增加。兩岸通郵通航取得新的局部進展。海協與海基會的聯繫與交流水準穩步提升。

    值得指出的是,廣大臺灣同胞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各黨派、各界人士強烈質疑並紛紛批判臺灣當局所謂的“戒急用忍”政策,要求發展兩岸經濟合作與進行直接“三通”的呼聲此起彼伏,較前更為高漲。兩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的願望和趨勢不可阻擋,臺灣當局以損害臺灣工商界和民眾利益、犧牲臺灣經濟長遠發展前途為代價的“戒急用忍”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問:請您對海協去年的工作做一總結與評價。

    答:在香港回歸與十五大召開兩件大事的鼓舞下,在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的基礎上,海協繼續深入貫徹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在國務院臺辦的直接指導下,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與理解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現在:

    1、努力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及程式性商談。早在 l996 9月,誨協負責人就表示,如果得到授權,海協願意在具有適當政治氣氛的情況下,為兩岸的政洽商談作出程式性安排。去年以來,汪道涵會長及海協負責人多次在不同場合呼籲臺灣當局儘快回應江總書記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的倡議,並敦促海基會及早與我會就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問題進行商談,解決政洽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問題。同時,通過政治談判程式性安排的討論,為重新開始兩會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創造有利的契機。

    為緩和並改善兩岸關係,創造兩會接觸商談的適宜條件和氣氛,我會穩步提升兩會交流的層級與水準。去年 7月,廈門市副市長率領海協經貿團赴臺參訪;8月,繼海基會副秘書長隨團來訪之後,海協副秘書長隨團赴臺參加交流活動;12月,海協理事赴臺參加“第四次海峽兩岸海上航運學術研討會”,並順訪海基會;去年 l1月,我會主動發函邀請焦仁和先生率海基會董監事團參加“跨世紀兩岸經濟關係展望研討會”開幕式並赴廈門、上海、北京參訪,循序漸進地加強兩會交流與溝通,以便為兩會重開商談鋪路。

    2、在處理兩岸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極益方面做了一些實事。去年,通過兩會渠道解決涉及兩岸民眾權益保護以及公權力問題的事項明顯增多,進一步體現出兩會聯繫渠道在處理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維護兩岸同胞權益方面的特殊作用。在兩會及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妥善處理了“3 10劉善忠劫機案”、“10 11海上糾紛事件”等一批重大突發事件。在上述事件處理中,我會從維護兩岸關係大局出發,回避政治敏感問題,協助有關方面以務實靈活的態度,促成兩岸遣返部分劫機犯和福建漁民生命財産損失獲得個案賠償,使得由於臺灣當局阻撓而在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沒有簽署協議的事項,在個案處理中得到適當的解決,有效地維護了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此外,我會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推動並參與《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執法檢查的落實工作,努力通過改善法制環境保護臺商在大陸的正當權益。

    3、配合香港回歸,參與處理“九七”後香港涉臺問題有關政策的研擬,受權指導港臺交往中某些具體問題的解決。我會根據授權委託香港船東會主席趙世光先生等人士與臺灣方面指定的民間團體人士,于去年五月就“九七”後港臺船舶互航及進入對方港口時的挂旗問題簽署各港臺海運會談紀要》,保證了“九七”後港臺海運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暢通,對港臺兩地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未來兩岸直接通航問題的解決具有啟示意義。我會還受有關方面委託,邀請包括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和夫人在內的數十位臺灣各界人士參加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等慶典活動,使臺灣同胞親身經歷了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百年民族恥辱的偉大歷史時刻。

    4、積極開展與臺灣社會團體與各界人士的交往,推動兩岸交流和兩岸同胞的溝通理解。去年我會接待臺灣各界人士 70多批次,逾 600人次。舉辦了臺灣大中小學教師參加的“巴蜀文化研習營”,邀請接待了臺灣中南部地區社會新聞記者團以及縣市議會負責人與農會方面的人士,與臺灣有關團體繼續合作舉辦“促進中國現代化研討會”。繼續促成臺灣有關方面的官方人士以民間身份來大陸參訪交流,並就解決兩岸交流中的實際問題交換意見,增進了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了解。

    問:您對今年兩岸關係和兩會關係發展有何預期和展望?

    答:今年是祖國大陸深入貫徹十五大精神,開創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新局面的一年。祖國大陸將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水準,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注人新的動力。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貫徹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和十五大的各項對臺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應該説,儘管兩岸關係中還存在困難和曲折,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總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對此抱有信心。

    在今年兩岸關係發展中,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已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內容。去年 9月,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再次鄭重呼籲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錢其琛副總理也明確表示希望臺灣方面及早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海協和大陸有關方面積極建議海協與海基會及早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安排。儘管臺灣方面還未對此做出明確的回應,但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認識到及早開始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是兩會重開商談時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海協與海基會過去已經就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這句話達成口頭共識。如果得到授權,兩會完全可以在既有共識基礎上就政治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程式性事宜作出妥善安排。

    從海協與海基會的聯繫與接觸方面看,兩會交流與溝通的密度將進一步加大,層級會逐步提高。希望在第二次汪辜會談或會晤之前,我會長期推動的由兩會負責人參加的海協顧問、理事與海基會董監事的互訪能夠實現,希望兩會負責人能在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安排方面取得進展。總之,在兩會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安排及重開經濟性、事務性商談之前,可以進一步擴大兩會互訪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加強溝通。此外,我會還將繼續積極推動兩岸有關方面人士,包括縣市長以適當名義進行交流互訪;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兩岸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在兩會通過個案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方面擴大合作範圍,取得新的進展。

    問:目前大陸方面主張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及其程式性商談:而臺灣方面卻堅持“協商由哪中斷,就從哪恢復”,強調先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回避政治談判。在此情況下,今年兩會商談是否能夠恢復?

    答: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後,我們堅持主張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是基於為使兩岸關係有一個穩定發展的考慮。為了不使海峽兩岸雙方的政治分歧影響到臺灣海峽的安定,必須嚴肅地正視雙方的政治分歧,並刻不容緩地著手處理這些分歧,辦法就是江總書記所建議的,作為第一步,可先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簽署協議。使雙方存在的政治分歧及關心的政治問題能夠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找到均可接受的解決辦法,為兩岸關係全面發展開闢新的廣闊前景。這絲毫不會損害臺灣的利益,反而有利於雙方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主權與領土的完整,有利於為兩岸關係提供良好的安全環境。這是符合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的,也是兩岸關係形勢對兩岸協商提出的客觀要求。對此,臺灣方面並非無所認識,臺灣當局領導人一度表示“重視”並“優先處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簽署和平協定”。但是後來又改變態度,為政治談判設置障礙。在兩岸同胞看來,這種改變只能説明沒有誠意真正改善兩岸關係。

    從兩會事務性商談的歷史看,自第一次汪辜會談以後,臺灣方面就開始把政治問題引入事務性商談,這種企圖通過事務性商談達到臺方自己政治目的的做法,使事務性談受到很大傷害,並影響兩岸同胞交往中具體問題的解決和正當權益的維護。但同時也表明,即使在事務性商談中,雙方的分歧實際上主要是政治分歧。既然如此,我們主張“政治的歸政治,事務的歸事務”,這樣涉及雙方分歧的政治性問題交由政治談判去討論、去處理,而事務性商談也可在回避政治敏感問題的情況下獲得解決。因此,要想繼續進行事務性商談並取得成果,政洽談判也是不容回避的。

    我們希望臺灣方面儘快對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及其程式性商談做出回應。海協與海基會及早就兩岸政治談判做出程式性安排,將為重開兩會經濟、事務性商談提供有利的契機。兩會商談能否儘快開始,取決於臺灣方面的誠意。

    問:最近李登輝講,臺方于 95 5月第二次汪辜會談第一次預備性磋商時,曾向您通報過李訪美一事,您表示“這並沒有什麼關係”。此事是否屬實?

    答:我們反對臺灣當局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l995 5月美國政府同意李登輝訪美,我外交部即發表聲明,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5 26日,我赴臺北進行第二次汪辜會談第一次預備性磋商的當天,國務院臺辦發言人發表談話,對李先生“置民族大義于不顧,肆無忌憚地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行為”進行強烈抨擊;指出李先生“挾外人以自重,損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行徑,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強烈譴責和反對”。已經表明瞭我們對李先生訪美的態度。

    當時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是為汪辜會談做準備的,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的,磋商的內容根本不涉及李先生訪美的問題。日本《産經新聞》報道李登輝先生曾説臺方曾就此事與我通報,如果報道屬實,這完全是無中生有,不值一駁。

    問:海協去年為什麼沒有召開理事會?今年是否召開?

    答:海協在適當的時候會召開理事會。

    問:臺方認為 95 6 16日海協就暫停兩會商談給海基會去函時,曾表示“將於適當時機再行聯繫”;不久前,海基會提出辜振甫先生來訪。如果海協對恢復兩會協商有誠意,是否應該給海基會去函?

    答:為加強兩會交流溝通,展現海協改善兩會及兩岸關係的誠意,去年 l1 6日,我會發函邀請焦仁和先生率海基會董監事團出席“跨世紀兩岸經濟關係展望研討會”,並赴廈門、上海、北京參訪。關於辜先生來訪及關於重開兩會商談的問題,我會于 l1 13日所發的新聞稿中已表明態度。當前,臺灣當局應儘快對政治談判問題作出明確回應,並由兩會及早就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問題作出安排。

    問:您對民進黨贏得縣市長選舉有何看法?它對兩岸關係將産生何種影響?

    答:國務院臺辦新聞局發言人已就此表明瞭我們的看法和態度。

    江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臺灣同胞。除了極少數頑固堅持‘臺獨’立場的人以外,歡迎臺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發展兩岸關係、反對“臺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希望臺灣各縣市今後為發展兩岸關係多做實事。

    (原載《兩岸關係》月刊1998年第2)

 
編輯:楊永青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