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臺灣
 
 
孫中山臺灣遺蹤

  時間:2006-11-02 13:47    來源:     
 
 

孫中山先生赴浙江海寧觀潮返滬後題詞


  孫中山先生曾3次蒞臨臺灣,在那裏留下革命的蹤影。

  1900年9月28日,孫中山自日本抵基隆,隨即轉赴臺北。孫中山原本想以香港為大本營,在廣州起事,奪取南方,建立南方革命政府,然後逐步擴大到全國。由於港英當局禁止在香港登岸,孫中山等人便改變計劃,決定在惠州起義。孫中山準備起義的具體事宜交給陳少白、鄭士良等人,自己折回日本,轉赴臺灣,然後由臺灣潛往大陸。他抵臺後,在臺北新起町(即今長沙街)設立了革命總司令指揮所。當時臺灣在日本人統治下,殖民當局表面上許諾“起事後可以相助”,實際上卻始終在搞破壞。孫中山抵臺翌日,殖民當局即電詢日本內務省:“孫逸仙渡臺,對該人等的陰謀,我政府是否過問或妨遏?”當日,日本內務省就電告臺日本殖民當局:“對孫逸仙陰謀採取妨遏方針”,還嚴厲禁止日本志士援助孫中山,迫使孫中山身邊的日本人逐漸離開。孫中山在臺北期間無法開展活動,未能落實對惠州起義的援助工作。惠州起義失敗後,臺日本殖民當局奉日本政府之命,將孫中山等人驅逐出臺灣。孫中山于11月10日離開臺灣返回日本,他這次在臺灣整整呆了42天。

  孫中山第二次赴臺,是在“二次革命”時期。1913年8月5日,孫中山與胡漢民及隨從等,乘“撫順丸”自福建馬尾抵達基隆。“撫順丸”船長請孫中山題詞,孫中山寫了“博愛”條幅送給他。由於“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人被通緝。在日本朋友的幫助下,孫中山從臺灣再轉往日本。這次赴臺,孫中山住在臺北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館裏。他在此接見了在臺的老同盟會的一些會員,向他們了解情況,徵詢意見,還留下了“博愛”兩字給“梅屋敷”旅館的主人。本來孫中山與黃興相約在臺北會合,共同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但由於日本政府只允許孫中山一人經臺北往日本,刻意不讓他們見面,這個約會終於告吹。

  孫中山第三次赴臺在第一次護法失敗後。當時袁世凱在國人的唾罵聲中病死,孫中山發起了護法運動,並當了護法軍政府的大元帥,揮師北伐。由於南北軍閥互相勾結醞釀議和,孫中山反對無效,被迫辭去大元帥,北伐宣告失敗。為了尋找革命出路,他和戰友們商量,要在臺灣建立大陸以外的革命基地,並決定親自赴臺,和臺灣同胞見面,發表他的意見,宣傳他的主義,喚起民眾意識,鼓吹愛國精神。1918年6月7日,孫中山自汕頭乘船抵達基隆。但臺灣日本殖民當局對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極力加以阻撓,當孫中山乘船到臺灣時,他們派員到船上會見孫中山,並護送上岸,不準孫中山在臺久留。孫中山在臺北住了一宿,次日即離開臺灣。

  孫中山3次赴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足跡。如今臺灣人民把孫中山第二次赴臺時居住過的“梅屋敷”旅館改建成了“孫中山臺灣史跡紀念館”,又叫“逸仙公園”。在紀念館記憶體放著當年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茶几、屏風等物品以及許多有關史料。孫中山留下的墨寶“博愛”兩字高懸屋中。孫中山一生為中國統一而奔波,彌留之際還唸唸不忘臺灣同胞。孫中山逝世後,在北京大學就讀的臺灣籍愛國學生致送輓聯:“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充分表達了臺灣同胞對孫中山先生的尊崇與愛戴。


(來源:人民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