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孫中山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進行的四十年的政治鬥爭,在他的晚年達到了最高峰。這一發展的頂點是他決定同中國共産黨合作,一道進行中國的革命。
這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力量的統一戰線。從為民族生存而鬥爭的中國人民的觀點來看,它立即取得了實際的成果。影響到四分之一人類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鬥爭開始迅速高漲,敵人望風披靡。孫中山在逝世之前看到了取得巨大勝利的前景。
從全世界爭取民族獨立、民主和社會進步的運動的觀點來看,這種合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在帝國主義死亡和工人階級革命的時代,馬克思列寧主義力量和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力量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結成統一戰線的最早的範例之一。它為許多世紀來遭受類似的苦難、進行類似的鬥爭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人民,樹立了革命團結的榜樣,為他們指出了革命的目標。它也向這些被奴役的群眾展示了打斷使他們陷於無窮無盡的貧困、疾病和愚昧狀態的帝國主義枷鎖的前景。
(二)
孫中山和中國共産黨之間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
就在這以前不久,資本主義世界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震撼,以歷史眼光來看,這次大戰是帝國主義體系的第一聲喪鐘。這次全球戰爭是為歐美壟斷資本家爭奪利潤而進行的一場戰爭,犧牲了千百萬普通男女的生命和財産。它帶來了如此沉重的苦難,於是各國人民的革命情緒沸騰起來了。
在俄國,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動員了充分的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的束縛,第一個工農國家建立起來了,擊退了帝國主義力量和反動力量的聯合進攻。這個無産階級專政的真正的人民的國度在地球六分之一土地上的建立,標誌著人類道路上的一個新轉折,表明社會制度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已經開始。人類第一次瞥見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實現一個沒有階級、因此也就沒有剝削和戰爭的世界。在一個正在醞釀革命的世界上,特別是在人民受苦最深的東方地區,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當然有深遠的影響。
當時中國的局勢特別動蕩。孫中山所領導的1911年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完成了推翻封建王朝的任務,但是卻沒有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産生任何根本的改變,原因是沒有喚起工農群眾進行革命鬥爭,也沒有明確地確定國家的真正敵人作為集中攻擊的目標。
帝國主義仍舊操縱著我們的國家,恣意掠奪我國的土地和資源,幾乎把中國瓜分得不復存在。帝國主義利用腐朽的封建主義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外殼作為進行控制的手段,進一步剝削我國人民。這種情況大大加重了我們的農民的負擔,使農民不得不在滅亡和鬥爭之間作出選擇。他們遵循歷史的傳統,選擇了反擊的道路。
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資本主義在中國沒有能象在西方國家那樣得到廣泛的發展。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帝國主義國家在別處忙得無暇他顧的時候,中國國內的私人企業才有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於是在這個時期,民族資産階級以可察覺的力量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同他們一道,中國的工人階級也作為一個決定性的政治因素興起了。
在大戰結束以後,帝國主義者跑回到中國來了。中國的許多資本主義企業立即被扼殺,其他一些企業也只好縮小規模、茍延殘喘。中國經濟受到很大的損害,象往常一樣,勞動人民首當其衝。這時也要求作出選擇:要末屈服,要末進行反擊。
民族資産階級儘管具有典型的動搖態度,但是別無出路,於是他們有了反帝國主義的色彩,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參加革命鬥爭。但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工人在被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炮聲喚醒以後,大踏步地走到鬥爭的最前列。
小資産階級和知識分子面臨了類似的抉擇。他們看到國家毫無希望,自己面臨著失業和不安全,因此他們的思想起了革命的變化,他們開始要求根本解決中國的問題。
孫中山在前三十年中把全副精力用於喚起中國人民認識他們的處境的危險,並且要求他們行動起來改變這種處境。雖然他一再遭到失敗,但是他是堅強的,他不屈不撓地沿著民族革命的道路前進。他建立和領導了許多革命組織,最後一個是國民黨。他希望通過這個組織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個真正獨立的中國和重新建設自己的國家的有政治覺悟的人民。
孫中山是在十九世紀後半期開始他的革命活動的,當時這種民族鬥爭具有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其目的是推翻封建統治和使更多的人擁有生産資料,從而為加速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産階級專政開闢道路。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這就是孫中山的“平均地權”的口號所包含的原來的觀念的實質。這種觀念是資産階級民主的觀念,是以十八世紀啟蒙時期的哲學家先後在歐洲和美國奠定的思想為根據的。
但是,世界的形勢已經使這些觀念過時了,特別是在出現壟斷資本主義以後,壟斷資本主義把經濟和政治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裏。這種情況又導致大規模的資本輸出,導致對人民和土地進行大規模掠奪的帝國主義的出現。孫中山看得很清楚,他原來的關於中國進行反擊的思想必須修改,他不斷尋求使中國人民能夠得到解放的藍圖。
孫中山也痛苦地認識到國民黨的嚴重局限性。我曾多次聽他説國民黨的內部矛盾怎樣使它不能有效地進行革命。國民黨中不真心想在中國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革的黨員太多了。在帝國主義已成了主要敵人並且已經有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榜樣的時期,怎樣領導革命鬥爭,這是他想得越來越多的問題。正當他在尋求新的出路的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最早的代表接近了他。
中國共産黨是在中國人民迫切希望得救、革命潮流遍及全世界的刺激下建立的。共産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科學的和有系統的理論和世界觀為基礎的無産階級政治組織。這使它能夠從階級觀點正確地分析中國和國際局勢,從而制定中國革命的戰略和策略。它也是中國唯一的遵循列寧的政治組織思想、使民主和集中相結合併有鐵的紀律的黨。最後,它是中國第一個紮根于勞動人民中間、紮根于被壓迫群眾中間的政治組織;這就是説,它首先強調為人民服務,把他們最珍貴的願望作為它自己的願望,組織、教育和動員他們向他們真正的敵人--同反動派相勾結的帝國主義--進行鬥爭。
孫中山很快就了解到中國共産黨的建立的重要性,而當時其他人不是害怕它的主張,就是由於它早期黨員不多而低估了它。1923年當李大釗、林伯渠等人來商談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合作的問題時,孫中山立即看到把力量聯合起來的價值。
1924年1月,他召開了第一次國民黨代表大會,以便在共産黨的幫助和參加下改組他的黨。就在這次代表大會上,他重新解釋了他的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到那時一直是他的政治綱領。毛澤東主席在他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書中指出,這區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舊範疇的三民主義的結束和新範疇的三民主義的開始,前者屬於舊的半殖民地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它將導致資産階級專政;後者屬於新的半殖民地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它將導致無産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
孫中山在他的革命的三民主義中加上了聯蘇、聯共和扶助工農三大政策。他説,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合在一起才是對他的中國革命政治綱領的唯一“正確解釋”。
毛澤東主席稱這個綱領是“孫中山先生的大功勞,是在中國革命作為社會主義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時代産生的。”①他還對這個綱領作了這樣的估計:“如不把它發展到新三民主義,國民黨就不能前進。聰明的孫中山看到了這一點,得了蘇聯和中國共産黨的助力,把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遂獲得了新的歷史特點,建立了三民主義同共産主義的統一戰線,建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了全國人民的同情,舉行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②
這種估計同孫中山對國共合作的可能性的看法完全一樣。我記得當時我問他為什麼作出這個決定。他在回答時把國民黨比作一個就要死的人,他説這種合作將會加強和恢復它的血液的流動。他在這方面説得很明確,他認為這是保證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取得勝利的唯一道路。
(三)
孫中山一旦作出決定,就決心實現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之間的合作,然後保護和進一步發展這種合作。這種決心是從他的全部革命經驗中産生的。
孫中山是從拯救祖國這樣一個簡單的前提出發開始他的革命活動的。他週游世界時就抱有兩重目的:尋求最先進的思想;引導中國學生和華僑參加他的運動。在1896年到1899年這個期間,孫中山曾到過歐洲各個主要首都。根據聽過他講話的一些人的回憶,我們知道,他十分了解在那個時代在世界上起作用的那些力量。在那個時代,工人階級正在取得革命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在當時的世界上,帝國主義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最兇惡的敵人。孫中山知道卡爾 馬克思和弗裏德里希 恩格斯以及他們的活動,他已經聽説過列寧和俄國的革命運動。聽過他演講的人們記得,他常常預言,在二十世紀,社會主義將取代資本主義,他當時預言,在他本人在中國取得成功以前,列寧所作的努力就會成功,雖然他認為他很快就能推翻腐朽的清朝。
後來,在1912年-1913年,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以後,就在中國各地旅行,設法建立一個運動,以挽救1911年的革命的成果,造成一個富強的國家。在許多這樣的集會上,他還談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外報紙當時不是不報道他的演講,就是歪曲和誹謗他,稱他為“大炮”,意思是説他只是一個空想家。但是,孫中山不顧這一切,他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他認定自己站在歷史發展的正確的一面。
他認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有力地證明了他的見解;他聽到這一消息的時候高興極了。他想同列寧直接聯繫,交流革命經驗。他歡迎列寧給予中國革命的幫助。正如他後來所説的:“……俄國革命成功……為中國樹立了一國如何擺脫外國侵略與不公正的枷鎖的榜樣。”③孫中山經常提起這種看法。我從我們的多次談話中體會到,他的意思是説,一個民族要獲得解放,必須傚法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俄國人民的榜樣;這就是説,必須明確地堅定不移地牢記他們的革命的前景和目標,必須使人民群眾認清他們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和反動派,認清他們的本質、特點和手法。並在這種高度的政治覺悟的基礎上組織人民展開堅決的鬥爭。
在這以後,孫中山的思想、著作和演講中始終貫穿著這樣一個論點:由於歷史、地理、經濟和政治等原因,中國應該同新成立的蘇維埃國家合作。他在致蘇聯駐中國首任大使加拉罕的一項復電中説:“……我們兩國的真正利益要求制訂一項共同的政策,使我們能同其他強國平等相處,並擺脫在以武力為基礎、通過經濟帝國主義方法推行的制度下所強加的政治和經濟奴役。”
他常常同他最信任的同志們談起他的建立中蘇聯盟的理想,這一聯盟將有力量保護整個亞洲大陸免遭任何帝國主義侵犯,並能粉碎任何企圖進行軍事侵略的嘗試。甚至在當時,孫中山就看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崛起所造成的威脅。他曾經警告説,除非中國革命成功並傚法俄國的榜樣,使新中國能在二十年內迅速建成,否則日本帝國主義者將會征服這個國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孫中山對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內外矛盾之間的關係的認識。他看到了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國內反動派同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看到這兩種矛盾是怎樣互相聯繫、互相依靠的。但是,尤其重要的是,他洞察了問題的核心,把帝國主義稱作主犯。他後來曾説過:“帝國主義……不僅是我們走向獨立自由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礙,而且是我國的反革命中最強有力的因素。”④這是從總結1839年帝國主義第一次侵入中國直到他自己的時代的各次人民鬥爭的經驗,以及從他自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由此産生的“不平等條約”的一生經歷中所得出的看法。“不平等條約”這個字眼是他創造和推廣的,它表達了對中國所遭受的苦難的反抗。
1917年以後,孫中山感覺到蘇聯對這場求生存的鬥爭的同情和支援,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他發現了新的力量源泉。早在1919年,他就同李大釗等人有了接觸。他看到人們孜孜不倦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列寧的著作,感到非常高興。孫中山特別欽佩和尊敬李大釗,我們總是歡迎他到我們家來。在同共産黨進行合作以後,李大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他一回到華北以後,就擔負了國共兩黨在那個地區的領導任務。孫中山在見到這樣的客人後常常説,他認為這些人是他的真正的革命同志。他知道,在鬥爭中他能依靠他們的明確的思想和無畏的勇氣。
他在1924年一篇《論人民福利》的講演中公開承認這一點,他説:“共産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有些人往往在鬥爭當中在這個或那個基本原則上退卻,在這方面,他在自己的黨內曾有過許許多多痛心的經歷。在他的爭取使中國擺脫帝國主義控制、粉碎農村中的舊的封建的生産關係的偉大鬥爭中,他發現只有他遇到的馬克思主義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孫中山了解到中國共産黨的真正革命的立場和行動對中國革命的好處後,決心同一切想阻止他同共産黨合作的企圖作鬥爭。
國共兩黨間的統一戰線的確是在國民黨內部進行激烈鬥爭的過程中才漸漸形成的。國民黨右派不滿意孫中山傾向於社會主義和刷新三民主義的做法。他們十分厭惡他的三大政策,特別是“扶助工農”這一條,他們認為這一條是對他們利益的威脅。在這種合作中,象在其他革命工作中一樣,每當孫中山要向前跨一步的時候,就有許多雙手企圖把他拉回來。一聽到宣佈他決定實現這種統一戰線,有些人就來找我,以為我會幫助他們反對這一行動。當我拒絕這樣做、孫中山堅決做下去的時候,這些人就退黨,並且公開攻擊他。可是孫中山是嚇不倒的。他曾多次宣稱,除非國民黨有一個真正革命的綱領,否則他就要同這批人分手,並解散國民黨。他宣佈他將組織一個新黨,或者本人加入共産黨。國民黨中堅定不移地和他站在一起擁護他的勇敢的行動和他的開明的思想的人中有廖仲愷和朱執信。他們兩人都遭到反革命分子的暗殺。
歷史證明他們的判斷是絕對正確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的統一戰線使革命情緒大大高漲。革命策略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味使一個軍事獨裁者同另一個軍事獨裁者相傾軋以期有利於革命這種毫無結果的辦法完全放棄了。代替它的是組成了以工農群眾為基礎並包括一切愛國人民的強大的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的政治綱領是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所解釋的新的三民主義。隨後取得的成就是在共産黨人起重要作用的情況下取得的。這是得到孫中山的同意的。他勸告國民黨中悲觀或疲沓的人,要他們以共産黨人為榜樣,象共産黨人一樣地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犧牲。
(四)
在孫中山一病不起以前,他的團結國內一切革命力量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結果。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了,革命力量日益壯大,以帝國主義作後臺的軍閥開始發抖了,在人民群眾鬥爭的壓力下,他們同意坐下來跟孫中山進行談判,以求得某種解決。正在這個不幸的時刻,他病得很厲害,因此不可能再進行下去。
直到最後一息,他依然是一個偉大的革命戰士。他能夠表達的最後思想還是革命,是怎樣保衛革命和把革命進行到底。當他在世時,他知道他能夠挫敗那些陰謀摧毀革命成功的基石即國共團結的人們。他最擔心的是,一旦他不在世了,反動派以及帝國主義可以收買的人們就會出賣這種團結,從而出賣革命本身。他在遺囑中強調了這一點,預先指出革命所面臨的危險;他在《致蘇聯遺書》裏再次強調了中蘇革命團結對全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的鬥爭的重要性。背叛了這個遺囑的人們的名字將在我國和全人類的史冊上遺臭萬年。蔣介石及國民黨隊伍中的其他反動派撕毀了這個文件,接著就同帝國主義勾結,壓迫中國人民,出賣我國的根本利益。他們發動了內戰,實行白色恐怖,殺害了我們千千萬萬最優秀的工農群眾和革命青年,在我們國家造成巨大的破壞,嚴重地削弱了我們的國力,以致在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和1937年侵略中國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在開始的時候進行有效的抵抗了。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民是以怎樣的英雄氣概度過這些艱苦的歲月的。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説,我們綁好了傷口,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整頓好隊伍,使革命運動繼續進行下去。這一次,革命運動是在中國共産黨--高舉徹底解放中國人民的政治綱領的旗幟、能夠完成孫中山所未完成的革命事業的唯一政黨--領導下進行的。只有這樣,我們才得以最後擊退日本侵略者,接著又徹底乾淨地摧毀了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的聯合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是靠國內一切愛國力量在毛澤東主席和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致取得的。我們在鞏固了這一勝利之後,接著就進行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現在,我們中國正在建設自己的新生活,克服一切困難。我們滿懷信心地瞻望未來,我們確信任何障礙都不能阻止我們前進,我們一定能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掌握在始終在政治上保持警惕、幸福、昌盛的人民手裏的、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先進國家。
把中國變成這樣一個國家,把我們的力量放在爭取民族獨立、民主、社會進步和世界和平的人民一邊,這是受過革命鍛鍊的中國人民已經擔當起來的當前責任。中國人民就是用這樣的鬥爭和努力,來紀念中國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的。
注 釋: ①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②同上 ③1924年9月8日《廣州公報》刊登的談話 ④同上
(來源:孫中山紀念館網站)
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