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研究
 
 
孫中山研究在歐洲

  時間:2006-11-10 16:22    來源:     
 
 

 

  年過60歲的巴斯蒂在演講結束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一件綠色的襯衣讓人感覺到活力,頭髮一絲不茍地在腦後束了一個髻,宛若傳統的中國女人;然而高鼻子,藍眼睛卻有著歐洲人的魅力。聆聽時,微瞇雙眼;説話時,語速緩慢;興奮處,雙手比劃;微笑時,優雅智慧。

  因為研究中國,巴斯蒂早在1965年就來過廣州,20年前參加“孫中山誕辰120週年學術研討會”時第一次來中山,她感慨道:中山變化很大,農村已不再是農村。1962年,她的碩士論文圍繞著辛亥革命展開,由此開始了對孫中山的了解。她説,來中山參加討論會,收穫最大的是了解了中國的政治變化過程。

巴斯蒂


研究孫中山多於研究同時代亞洲國家領導人

  孫中山曾多次在歐洲留下革命的足跡,由於他通曉英文,懂得西方人的禮儀,孫中山頗受歐洲人的禮遇。巴斯蒂女士在閱讀了除俄羅斯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清末民初的報紙和檔案,對於涉及孫中山的報道和研究作了歸納和分析。她説,歐洲人對於孫中山的研究雖然數量上少於有關毛澤東的研究,但是出版物比當時同時代的日本、朝鮮領導人多。具體到各個國家,英國的相關報道和研究最多,比其他國家多兩倍,德國的研究以品質取勝,出版的書籍最多,研究最具有深度;在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都有涉及到孫中山的研究或報道。
  

歐洲研究孫中山的原因

  巴斯蒂認為,歐洲各國研究或報道孫中山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英、德、法基於當時在東亞的經濟利益,對與孫中山和他領導的革命黨人的活動頗有興趣,並根據本國的利益選擇支援或反對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其二,共産主義的力量在歐洲各國的強弱也引起了該國關注世界社會革命的要求,從而加強了對孫中山的關注度,如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都屬於此類情況。第三,該國漢學的研究發展也促進了學者對孫中山的研究,例如,瑞典、波蘭由於漢學較西班牙、南斯拉伕發達,因此孫中山研究的熱度也高於後者。
  

孫中山研究的兩個階段

  巴斯蒂説,根據研究的重點和意義的不同,歐洲的孫中山可分成2個大階段。孫中山在世時,孫中山活動對於政治局勢的影響等現實分析成為這一時期新聞報道和研究的重點。1892年2月,香港的英文報紙首次提到革命黨人宣傳、籌備起義的情況,雖然沒有點名,但是文章提到,革命黨人的領導人是位了解西方文明,熱切地希望改造中國的有識之士。1895年,起義失敗後,香港的英文報紙首次提到孫文,稱之為“英雄”、“革命英雄”。這一時期,關注孫中山的歐洲人以新聞記者和傳教士居多,他們大部分都見過孫中山,實地考察過中國情況,並收集了大量資料,他們讚揚他,同情他,稱之為“一位堅決的民族主義革命者”,宣傳他的開放中國的思想,這些和當時英國的利益也是相吻合的。 (吳娟/文 夏升權/圖)

(來源:中山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